-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
(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本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等,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教法分析】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图】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PPT展示:
新课导入:引用一首小诗,让学生分析小诗中描述的主人公,保护主人公的谁?
学生回答:
主人公是细胞;保护细胞的是细胞膜。 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对生物膜结构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索的动机。 老师介绍细胞生物膜系统。
教师提问:
在上节课学习的《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什么什么功能特性? 学生回答: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教师讲述:细胞膜要有这样的特性,就要有相应的结构,即结构决定功能。那么,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其实,对细
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究,科学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了。今天,我们就搭上时光机,回到十九世纪,重温下科学家对生物膜的探索过程,一起来学习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请大家把书本打开来。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师讲述:科学家是怎样开始对膜结构的研究的呢?阅读回答问题:
实验一: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
提问1:欧文顿得出了什么结论?他是依据什么得出的? 结论得出后还有必要进行验证吗?
实验二: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提问2: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该结论是否支持欧文顿的发现?
实验三: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作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教师活动:介绍磷脂分子。
提问3: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他们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是怎样排列的? 细胞膜中的脂质为什么会排列为连续两层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会排列成怎样两层呢?画出来进行比较哪种情况膜稳定性强?
学生阅读课本P65—P67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