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某隧道溶洞的处理方法.doc
关于某隧道溶洞的处理方法
摘要: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中隧道工程是公路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溶洞塌方情况,就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非常大的危险和财产损失,也给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溶洞处理工程进行探讨,以提供一定的工程实践参考。
关键词:岩溶隧道;溶洞;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岩溶发育的卡斯特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隧道常遇到发展或者衰亡阶段的岩溶中的大型溶洞。由于岩溶地质的复杂性、差异性及高风险性,岩溶地层的隧道施工始终是隧道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一般溶洞规模大,洞内填充物较松软,基础处理工程耗资大,修建困难,该类型溶洞隧道的处理应本着“确保隧道的衬砌结构有足够的安全保证、在可预见期内洞穴的稳定性有保证、原有水流通道不会被阻断、方案比较经济适用”的通用原则,可采用换填、桩基及注浆等处理措施以加固周围岩体。
2、隧道概况
隧道为起讫桩号为ZK42+480~ZK43+957,L=1477m;YK42+425~YK43+965,L=1540m。 本隧道为双洞单向交通隧道,左右线测设线间距16.5~24.5m,左线出口段洞身曲线半径为R=950m,路面最大超高为-3%;右线出口段曲线半径为R=1100m,路面最大超高为3%。 隧道左线为单向坡:+2.86%;右线为单向坡:+2.86%隧道区属溶蚀构造中山区。隧道出口靠近陡峭的山崖下斜坡中部,洞门与地形线斜交,隧道出口位于地形陡峭的悬崖底部。洞门与地形线正交,山体表层植被覆盖率低,灰岩大多裸露。
隧道里程桩号YK42+880~YK42+790原设计为IV级围岩,衬砌支护形式为S4d复合式衬砌。掌子面开挖施工至YK42+880里程处时,在掌子面正前方出现一个大型溶洞(图1),该溶洞规模较大,并且历时久远。
图1 溶
洞平面示意图
3、溶洞地质特征
3.1 区域地质构造
该隧道场地中溶洞区围岩为灰岩,受区域性兰花菁断裂(F1)的影响,灰岩中垂直向与水平向节理裂隙发育,多数呈闭合状,少数呈张开状,且发育成垂向溶洞。根据本次调查,该溶洞地表为亚粘土及碎石土,覆盖层厚度约3-8m,地表未见与该溶洞有联系的岩溶现象。隧道左幅ZK42+900左约45m处,有一条南东转北西向溶洞,延伸约70m, 最大宽度(洞口)9.5m,最小宽度约0.5m,最大高度(洞口)约35m,最小高度约1.9m,进入洞内70m后沿85°方位角向上延伸约25m,再垂直向下呈张开裂隙状,人无法进入其中,深度不详,推测与Y42+880大溶洞相连。
3.2 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场地中溶洞区地表水贫乏。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亚粘土层中。第四系分布广泛,但厚度小,地下水量贫乏。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灰岩溶蚀裂隙中。隧道场地内溶洞区溶蚀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含岩溶裂隙水,水量较贫乏,但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雨季时水量较大,干旱季节枯竭。本次调查时有少量滴水现象。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垂直补给。隧道中溶洞区地表水欠发育,冲沟中均为季节性溪流。根据调查,该区内冲沟,仅在暴雨季节才有雨水流出,但时间很短,一般在一天左右溪沟内水流消失。本次调查时未见地表水。
场地内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场地内地下水排泄方向受地形和构造发育方向控制,由高向低迳流,大部份地下水排入场地南侧及北东侧冲沟中。
3.3 地勘结果
经过对溶洞实地进行地质雷达探测并结合地质钻孔勘察后,地勘资料显示:
1)隧道左右幅里程桩号K42+880~K42+855段从设计隧道路面标高以下9m范围皆为黄色淤泥质粘土,软塑状,可搓条,扣除路面、仰拱及仰拱回填高度1.9m,基底下淤泥7.1m厚。
2)整个隧道右幅在溶洞之内,该溶洞纵向向小里程方向延伸发育约90m,横向向两侧发育,横向宽47-63m。路线右侧超出边墙开挖轮廓线4-6m,路线左侧超出边墙开挖轮廓线15.4-24.3m,两个隧道间净距15.4m,左幅隧洞右半部基本也在溶洞之内。
3)该溶洞纵剖面上呈阶梯状,主要由两个台阶构成:
桩号YK42+880~YK42+855为第一台阶(溶洞充填区),由软塑状淤泥质粘土构成,台阶高出隧道设计路面约1.2m,溶洞充填区纵向长约25m,横向宽约37m,溶洞充填物较深,该段拱顶溶洞空腔高度约1.2-2.5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