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监管资本套利方法研究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监管资本套利方法研究讲解

监管资本套利方法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 沈庆劼 博士金融论坛 2009年5月15日 Outline 监管资本套利指利用资本监管制度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 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减少监管资本要求。 1.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创造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性,而银行结构化金融产品创造的首要动因正是被国内大部分学者所忽视的监管资本套利。 2.中国银监会已于2007年提出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时间表,规定2011年最终实施。国际上,在巴塞尔协议实施的进程中, 监管资本套利问题正是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 3.资本充足率要求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导致了监管资本套利存在的必然性,而监管资本套利的存在正是BaselⅠ向BaselⅡ转化的主要原因。 4.商业银行具有监管资本套利的强烈动机,因为监管资本套利有助于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债务融资手段而非成本相对较高的权益融资,且有助于其快速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摩根公司的BISTRO BaselⅠ 8% (1988) 《市场风险补充案》 内部模型(1996) banking book vs. trading book Credit Derivative House of the Year Break through Structured Finance Deal of the Year 国际清算银行 ( http:// ) 美联储( ) David Jones 是监管资本套利领域的集大成者 Jackson、Jones等(1999)以及Jones(2000)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其通过对欧美主要商业银行的研究,提出了监管资本套利的四种主要手段:“采摘樱桃”方式(cherry-Picking)、附带部分追索权的资产证券化方法(partial-recourse)、远程发起方法 (remote origination)以及间接信用增级方法(indirect credit enhancement)。 Jones等人的工作本身正是着眼于对BaselⅠ的修订,最终形成的BaselⅡ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上述方法的运用。但是BaselⅡ依然存在着其内在的差异性,诸多制度漏洞逐渐被发现,学者们又提出了新的监管资本套利方法。 Basel委员会会同国际证券业协会以及国际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对银行、证券、保险这三个金融部门的监管资本要求进行了比较,报告指出了三部门制度框架中存在的诸多差异性: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监管资本要求的严格性存在差异;对资本的定义存在差异;在风险的理解以及度量上存在差异;在监管资本制度涉及的对象范围上存在差异等。 外部评级是BaselⅡ框架下度量信用风险的核心制度设计,Harald Benink和Clas Wihlborg(2001)指出了外部评级制度中存在的监管资本套利。Carey和Hrycay(2000)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个信用级别的资产,BaselⅡ制度框架下的银行所公开的违约率只达到其内部所使用的违约率的一半。鉴于评级机构不唯一,且银行可以进行选择,欧洲中央银行(2005)的研究报告通过对银行资产结构的模拟,试算了选择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可能造成的监管资本套利。报告同时也对不同风险度量模型下的监管资本要求进行了度量,分析了模型选择中存在的监管资本套利机会。 Danilo Drago和Marco Navone(2008)指出克服监管资本套利的原则是必须使单位监管资本的回报率与风险程度正比例单调变化,然而与相对固定的监管资本规定所不同,市场上不同主体之间的信用风险价差随时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套利机会。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下,1993年—2005年之间,其所提出的监管资本套利机会在90%的交易日内是存在的。 Johnson和Feldman(2008)构建了一个与中国2011年以后的情况将会十分相似的模型,假设不同的银行从属于多个不同的监管框架之下,他们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套利机会:第一,将大型银行分拆成多个较小的主体,从而使每个主体的资产规模都降低到实行大银行协议的门槛之下;第二,在从属于不同监管框架之下的银行之间进行资产与风险的置换;第三,通过结构化产品对风险进行重组,使相应资产的风险程度恰好能够越过阈值。 目前国内的研究则基本依托于Jones(2000)的一篇论文以及其与Patricia Jackson、William Perraudin(1999)等人在BIS的一篇研究报告。如浦发银行博士后刘百花(2005)、复旦大学博士郑宇婴(2006)等对监管资本套利的动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监管建议;哈工大的张玉喜教授(2008)、东北财大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