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结构入土深度优化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坑围护结构入土深度优化研究.doc

基坑围护结构入土深度优化研究   摘要:以上海某22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典型案例为基础,采用plaxis专业岩土分析软件从基坑稳定性、墙体变位、内力、坑外沉降等方面为指标对基坑插入比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定最佳入土深度,并将结果与现有规模类似的民用基坑进行对比以确定其优化结果的适用性。   关键词:基坑、入土深度,插入比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一般根据稳定性验算来确定。对于上海地区的变电站基坑,一般采用多道支撑的地连墙围护形式,一般对其抗倾覆、坑底隆起、抗渗流稳定性进行校核。实践表明,对于地连墙的围护结构形式,抗坑底隆起稳定性是基坑插入深度的决定性因素。基坑的插入深度通常用插入比(D/H)表示,插入比的取值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2.基坑的基本情况:   基坑开挖深度为19m,采用厚度为1000mm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连续墙有效长度为36m,插入比约为0.9,采用四道混凝土围檩+支撑,墙顶标高为±0.0m。计算时考虑地面超载20kPa。   基坑地质条件参数如表1所示,计算断面如图1所示:   表1 该基坑地质条件         图1基坑计算断面   3.稳定性校核   通过启明星软件分别对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基坑的稳定性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见图2。      图2不同插入比条件下稳定性校核   从图中可知,基坑的整体稳定性随插入比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墙底抗隆起(即地基承载力)在插入比为0.6的位置发生突变,原因是此时墙底正处于两层土的交界处。依据规范要求选取满足所有稳定性要求的最小插入比大约在0.75左右,而原设计的插入比约为0.89(17/19)。理论上,原设计可以减少围护墙插入深度达0.12H(2.3m),但由于墙体受力、变形以及环境保护等原因使得设计插入比取值较为保守。   岩土工程一般依照摩尔-库伦破坏准来判别基坑失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基坑的安全系数:    (1)   式中,c、φ为土体的强度,cr、φr为土体破坏的临界强度,Fs为基坑的安全系数(式1)。采用plaxis软件对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基坑的安全系数进行分析,通过强度折减的方法对土体的强度按照式(2)进行折减,当折减系数达到某一数值时,土体位移开始产生不收敛的情况(图3),此时即认为土体失稳,滑裂面形成。分析结果如图5.14所示。   cr=c/Fs,φr=tan-1[(tanφ)/Fs] (2)         图3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      图4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安全系数   如图4所示,基坑安全系数随着插入比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曲线没有明显的拐点出现,这一规律与启明星软件的计算结果一致,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从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满足最小稳定性要求的插入比即为最佳插入比。   4.墙体变形校核   图5为基坑开挖变形示意图,在原方案的插入比条件下,基坑墙体基本呈现小-大-小的标准变形形态。      图5基坑变形示意图      图6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墙体最大位移   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围护墙体的最大位移如图6所示,曲线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插入比为0.6处有一个拐点,即对于插入坑底以下0.6H深度的墙体对围护结构自身的位移控制起很大的作用,而再深的墙体虽然对抑制墙体最大位移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性价比”不如前者高。因此,仅从墙体最大位移这一指标来看,0.6为最佳插入比。      图7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墙底位移   图7为墙底位移与插入比的关系曲线,D/H=0.7为曲线拐点与最佳插入比。此外,图8显示了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墙体的变形形态,在插入比较小的情况下,墙底呈现踢脚的形态,这是基坑工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的;在插入比为1.0的条件下,墙底位移收敛,墙体呈现出小-大-小的标准变形形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墙体变形形态。      (a) D/H=1.0 (b) D/H=0.4   图8 插入比0.4、1.0墙体位移形态   5.内力分析   图9展示了墙体最大弯矩、剪力与插入比的关系曲线。      图9不同插入比条件下墙体内力   相较于墙体变形,墙体弯矩、剪力的变化不是特别规律,从最大弯矩控制的角度看,墙体在较小插入比的条件下弯矩水平较小,随着插入比的增大,墙体位移形态发生变化,从踢脚形态转变为中间大两边小的形态,这使得墙中(接近坑底)位置的弯矩较大,而随着插入比的继续增加,大约到0.8之后,墙体最大弯矩开始稳定。因此,从这一结论可以认为插入比为0.8时较为合适。墙体最大剪力的变化出现两个拐点,其中插入比为0.9为极小值点,考虑到控制弯矩的要求,将0.9作为剪力控制的最佳插入比。综合而言,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