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经史关系课件
一、“经”、“史”源起 二、 经史关系的演变 (一)史附于经阶段 (二)史次于经阶段 (三)经即为史阶段 (四)经属于史阶段 一、“经”、“史”源起 何谓“经”? “经”字始见于周代铜器,意为经营。“经”作儒家书籍解,是在战国后 期。而“经”正式被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为经典,是在汉武帝时期。 何谓“史”? 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即章学诚所说的“纪注也”。 “史”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在周代文献里更多见。“史”的起源,许慎《说文》曰:“ ,记事者也。从 ,持中。中,正也。”段玉裁注:“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 问题是,“中”是否为中正之“中”呢?有学者认为,中正,是抽象的道德概念,用于“持”(拿着)是很难讲通的。 清代江永是第一个提出与《说文》不同意见的人。从文献学角度指出,手持簿书为史。然而,为什么称簿书为“中”?仍未解释清楚。 晚清学者吴大 在《说文古籀补》说:“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吴氏认为史是记事的,古文“中”字作 ,不是中,然而与简的形状也不象。 近人王国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 字的古文形体是一种 盛 器具。“考古者简与 为一物,……故当时簿书亦谓之中。……史字从 持中,史为持书之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 不论对“史”字本义如何解释,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最早的史是记录,即章学诚所说的“纪注也”。由此而论,中国最早的史是散文体的记录。但是,从世界历史上看,最早史著大多是诗歌体裁。梁启超曾写过《新史 学》,称中国史学出于史诗, 《诗经》即中国最早的历史。梁氏是受到西学和孟子的影响。《孟子·离娄下》篇云:“诗亡而后春秋作”。北大朱希祖撰《史学概论》,认为在中国“史”之起源是二元的,有韵文也有散文。徐中舒认为史的起源与诗歌有关。周予同 偏向于史之散文起源说。 中国古代文化记录起源于史,史包括所有文字记录。“史”与文化关系极大。古代有所谓巫、史、宗、祝。巫是代表神的,是神向人表示意见。祝是代表人的,是人向神表白。宗是 讲仪式的,与礼有关。礼中有哲理,仪却是死板的格式。史是管记录的,一切东西经整理后都记录下来。同时,甲骨文显示,史也是保管档案记录的人。因此,史与文化有很大关系。 既然最早文化起源于史,史也就先于经。章学诚说:“史之原起,实先于经。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苍颉尝为黄帝之史,则经名未立,而先有史矣。”(《论修史籍考要略》) 又说:“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浙东学术篇》)照此说来,史先于经,先有史,后才有经。后世学者,如顾颉刚等也持同样看法,即经起源于史。 二、经史关系的演变 (一)史附于经阶段 两汉时代,史附于经。 由目录学可知,史虽先于经,但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居于主导地位,而史学却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隶属于经。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史著附于《春秋》经。如《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即司马迁《史记》)等,均隶属于经。 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承袭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所得。刘向有《别录》,今已失传。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总校群书,又撰成《七略》,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经学)、诸子略(哲学)、诗赋略(文学)、兵书略(军事)、数 术略(宗教)、方技略(医学)。所谓“略”,即部门的意思。《七略》已佚,今仅有辑略本。可见,“史附于经”的思想,可追溯到西汉成帝时期。 至于《春秋》经,当时的今文学派认为《春秋》体现最高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政治哲学,而非史著。 (二)史次于经阶段 魏晋至隋唐、北宋,史次于经。 自魏晋到隋唐,史部独立,地位上升。 书籍分类由六略变为四部。四部,先称甲、乙、丙、丁,后称经、史、子、集。 自魏晋到隋唐,最早进行书籍整理分类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人是曹魏时的秘书郎郑默,他撰有《中经》,“中经”,就是宫廷里藏有的书籍。 西晋初秘书监荀勖另撰《中经新簿》,所谓“新簿”,就是重新登记整理,开始分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记六艺(经典)及小学。乙部,有古诸子学、近世子家、兵书、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等。 此时,史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自成一部,不过它位居第三,次于六艺和诸子。 东晋初,著作郎李充以秘阁仅有书三千余卷,依荀勖的四部之次,但更换其乙、丙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