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亭白居易琵琶行琵琶亭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亭
陈正瑞
2011年九、十月间,我先后来到祖国大江南北的两个城市,而这两个城市恰好都与一位1300多年前的伟大诗人白居易颇有渊源。北方的城市西安即古长安——唐朝的都城,是诗人少年成名和直言获罪的地方。在大雁塔进士题名碑旁,仿佛听到了诗人“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意气风发;在巍巍的古城墙上,仿佛看到了诗人热心国事严肃法纪的忠君谏言。南方的城市九江即古浔阳、柴桑、江州——唐朝的九江郡,是诗人“谪居卧病”“青衫湿”和挥笔写下传世叙事长诗《琵琶行》的地方。
《琵琶行》写作于唐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诗人“左迁九江郡司马”之时,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以其关心同情社会底层人民的思想性被千古传颂。她讲述了一个“名属教坊第一部”的京城女伎,“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及“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坎坷身世。对比自己“越职言事”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被贬朝臣的苦难经历,切实体验而自然深切地道出了涵盖古今、包容中外人生感受的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品还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性传神的描摹了秋江月夜琵琶声,比喻、排比、渲染、烘托,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油然而生。历代帝王将相、诗赋名家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喜爱唐诗,尤其喜欢李白和李贺的诗,而不喜欢白居易的哀愁风格,但对这首《琵琶行》却别有批注:“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1959年7月,毛主席在庐山会面贺子珍,因江青也要前来,主席便匆忙送贺子珍下山。深夜,主席一定心情难平,联想诗人当年送客湓浦口,而他送贺子珍下庐山,其情其景其境,使他夜不能寐,蘸墨挥毫,笔走龙蛇,竟背诵默写了《琵琶行》,写在印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字头的十六开红色竖格信纸上。之后又觉无聊,就随手扔进纸篓。虽通篇无题识和落款,但多亏秘书田家英发现,立即收起,才有了琵琶亭内名闻天下的《琵琶行》长诗照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地不在“僻”,有文则兴。斯地当时尽管属夷瘴之地,正是因为诗人的名篇,人们便在湓汱口这个诗人送别之地,因诗因人而建亭,建起了誉满中外的江南胜景琵琶亭。
和许多慕名到九江的人一样,我们在紧张的行程中,挤出凌晨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天还不太亮时,怀着虔诚的心情去参观琵琶亭,凭吊心目中伟大的诗人。从滨江大道正在修建的抗洪广场,行车十多分钟后,先后经过浔阳楼、锁江楼,车到了九江长江大桥,还是不见琵琶亭的影子。经向路人问询,才得知琵琶亭已经拆掉,正在重建中。
沿滨江大道返回到九江长江大桥弧形拐弯的附近,幸遇一位当年修建大桥正在晨练的老人。老人退休前在原大桥局工作了 年,对琵琶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熟悉。他把我们领到了琵琶亭的工地。那儿的基础已经完成,林立的钢筋刺破晨曦,矗立在微风中。
老人给我们介绍,原来的琵琶亭建于1988年,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边,是一座仿唐建筑风格的园林,由亭、台、楼、廊依地势而建。门楼上方是书法家萧娴88岁时所题“琵琶亭”金字匾额,两旁悬挂着书法家启功撰联并书写的对联。后来查资料该联为:“红袖夜孤船,虾 陵边悲欢商妇泪;青衫秋 别,琵琶宴上一时枨触谪臣心”。门楼迎面是毛泽东手书的《琵琶行》大理石照壁。后面竖立着白居易汉白玉全身雕塑,其后隔一小池,便是八角重檐、上下两层的琵琶亭。当年老人闲暇时常在二楼北窗口远眺,左面可以凝望自己亲手建设的长江大桥,右边是长江和停泊的挖沙船、连绵的沙堆。亭外建有长碑廊,镶嵌着白居易的江州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琵琶亭诗赋。此外,园内还有老人和工人师傅们工余休息的竹林、石径等。
尽管没有亲眼看到久仰的琵琶亭,仍然不影响我心目中对诗人和诗人作品的热爱与钦佩。他不仅自幼聪颖,更加难得的是无比勤奋刻苦。读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写诗写得磨出了茧,年轻而头发全白。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享有“诗王”“诗魔”之称。他的作品通俗易懂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人民,街头巷尾,到处传诵其“老妪能解”诗篇。老婆婆听不懂的诗句,他一直修改到能听懂。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作品惩恶劝善,补察时政,“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作品《新乐府》、《秦中吟》、《卖炭翁》等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揭露宦官欺压百姓的罪恶,风采官僚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他达则兼济天下,勤于政事,以中华民族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抢在谏官之前仗义执言针砭朝政。他任杭州刺史,研究 “堤防如法,蓄泄及时”的蓄水灌溉,修筑了著名的西湖“白堤”。以被贬江州司马为分界,他的思想转为穷时独善其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