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人身受损害的国家补偿责任.docVIP

探索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人身受损害的国家补偿责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索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人身受损害的国家补偿责任.doc

探索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人身受损害的国家补偿责任   摘 要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者人身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日益普遍,但并非所有受侵害的志愿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济和补偿。在志愿者人身损害责任主体无可归责的情况下,国家对志愿者的补偿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志愿者 人身损害 无可归责 国家补偿责任   作者简介:黄彦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法律;王金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刘晓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86-02   一、引言   志愿者是指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以智力,体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经注册、登记或者通过招募的个人。在国家积极转变社会管理模式的今天,志愿者及志愿组织在灾难救助、日常公益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者人身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日益增多。有的志愿者人身权益受损后,却得不到及时的救济和补偿,这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志愿者人身损害责任主体,进而论证国家对志愿者人数损害进行补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尝试探讨建立相关的制度以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二、志愿者人身损害责任主体   志愿者受到人身损害后,承担责任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志愿服务组织。当志愿者受到人身损害后,根据相关法律,志愿组织需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主要是指志愿服务组织的过错导致志愿者受有损害,根据侵权法原理,其应承担过错责任的情况。当志愿者受到人身侵害并且不能获得保险理赔或在保险金不足以弥补损失时,志愿者组织承担责任应对志愿者的人身损害承担责任。   第二,志愿服务对象。当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产生人身损害纠纷时,如果属于志愿者依照志愿者组织的安排,在向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应由侵权行为的主体也即服务对象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基于无因管理关系,由服务对象给予补偿。   第三,志愿者本人。如果志愿者本人受到人身侵害时,是由于其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则由志愿者自己对相应部分的损害承担责任。   需要指出,侵权行为不可避免地还会存在混合责任的情况,即以上四类主体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承担责任的情况。但因为混合责任的情况的主体依旧是以上四类,故不赘述。   第四,除了上述主体以外的第三人。这里所指的第三人是指除了志愿者本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以外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时包括志愿活动中的其他志愿者。若是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志愿者的意外的人身伤害,那么应由侵权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但以上四类主体承担责任的情形并不能涵盖所有志愿者人身受损的情形。例如意外事件造成志愿者人身损害的情况,无论按照特殊侵权或者一般侵权,都无法归责于上述四种主体中的任何一种。我们不妨将这类情况称为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国家对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给予补偿的制度。   三、建立国家对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的补偿责任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   如果由国家负担起对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进行补偿的责任,该项责任的性质应当定性为国家补偿责任。虽然目前我国对国家补偿责任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暂时称之为“补偿”,是为了与国家赔偿概念区分。国家赔偿是与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笔者所探究的国家对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的补偿责任并不以违法行为为基础,而是将基于制定的规范产生。   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成果不仅使服务对象受益,而且造福整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到人身损害,是为了维护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而做出的特别牺牲。国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管人,应对这种损失做出适当补偿。   笔者认为应当由国家对无可归责的志愿者人身损害给予补偿,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法理上看,根据公平负担理论,国家应当给予补偿。公平负担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是法国的主流公法理论之一。公平负担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民主文明社会中,人人平等地享受权利,也应平等地分担社会负担;如果有部分公民为社会承担了特别的义务或者收到了特别的损害,国家应给予其以特别的补偿,将这部分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损失转由全体公民分担,使社会负担均衡。18世纪的普罗文斯说:“如果居民为整个社团蒙受损失或为止提供物资,那么他理应受到补偿。但如果他仅承受了施加于每个居民的普通负担,则又另当别论。”   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志愿者为社会承担了特别的义务,但若因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招致人身损害,显然是受到了特别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