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
0081《社会心理学》2012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选择题
题型二:填空题
题型三:问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对象
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意识、感情等是怎样被社会环境所影响的。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在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上留下痕迹的三大派心理学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行为是人本身的强有力的本能所出来的。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不正常的行为,是由于童年时期没有解决的心理矛盾所引起的。
(2)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华生,研究重点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外部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学者对人的思维和情感不感兴趣也不加以研究,而只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部行为。注重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过去学习的结果。
(3)格式塔理论-韦德海默、考夫卡,认为人们对环境或事件的理解不是对每一个局部的知觉的总和,而是一个对总体的知觉和理解。
4、了解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和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理论:一个人的行为是由过去的学习决定的,现在的行为是由过去的经验形成的。(2)认知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于这个人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3)动机理论:人的需要或动机可以对我们的知觉、态度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4)决策理论:人在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之前,总是以一种很符合逻辑、很理智的方式计算这个行为可能给人带来的,人所选中的行为一般都是利益最大、损失最小的行为。
第二章 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研究内容:研究人们如何根据社会信息形成判断的过程。
2、我们对人进行判断时对社会信息的运用
3、图式的概念与理解
(1)图式是对知觉的一种较复杂的组织形式。
(2)图式加工的优点:A、可以帮助我们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进行整理并帮助我们的记忆和回忆;B、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C、填充信息之间的空白;D、并对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评价。(3)图式加工的缺点:A、对于与图式相符的信息过于信赖;B、以与图式相符的信息来填补信息的空缺,实际上这种信息的填补往往有可能是错误的;C、人们有不愿意改变已有图式的倾向,进而影响社会推断。
4、了解社会认知研究中的一些经典实验的内容和结论:
(1)社会推论中常犯的错误、对人的理智行为的假设;
(2)Kelley对核心品质的研究:核心品质是指与其它品质或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的品质。在Kelley的研究中,热情-冷淡被设为老师的核心品质。
(3)认知理论的研究——“图形-背景原则”。
第三章 归因理论
1、归因理论的概念:指为某种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理论
2、归因的维度(韦纳):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3、归因的理论
凯利的共变理论-关注原因与结果在不同情况下的共同关系。认为对一个行为或一个事物作出归因需要了解三方面的情况:(1)引起行为或结果的人或事(特异性)Bem)在1967年对行为会引起态度改变这一现象提出的理论解释,他认为一个人对态度的表示只是一些随意的口头上的表示。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并没有很强的信仰或情感,因此态度是可以随时改变的。
当一个人的态度很模糊很不清楚时,态度的改变一般是通过自我知觉的过程产生的。相反,当态度很明显很清楚时,认知不协调产生的压力则可能是态度改变的原因。
第五章 态度改变
1、态度改变的过程的理论:信息接受、情感转移、认知一致性、反说明
2、抵制说服的主要机制:贬低说服者、曲解说服内容、抵制说服、反说服、系统加工。
3、影响说服者效果的因素:可信度、可靠性、喜爱度、参照团体。
4、信息传递对说服的影响:
(1)原有态度与信息的差距: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潜力越大。
(2)信息对动机唤起的程度:侵犯信息可提高侵犯动机,进而有助于侵犯主张的说服效果;经。恐惧唤起的作用因条件而异,在低水平条件下,较强烈的恐惧引起较大的态度改变;在高水平条件下,高条件往往不能起到成功的作用。在大部分情况下,恐惧唤起可以说服效果,但是太强的恐惧唤起会破坏说服效果。
(3)信息证据的有力程度:反问的作用、重复的作用、周围线索。
第六章 社会影响
1、从众的概念:一个人由于他人做出了某种行为而自愿地做出同样的行为时,这种现象称为从众。阿什和谢里夫进行从众研究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在谢里夫的研究中,他在暗室里让被试观察一个亮点的流动距离(这点实际是静止不动的),由于错觉,被试对这点的流动距离的估计是很不一致的。当一位被试做过几次深度后,研究者的助手以被试身份被带入实验室。他的估计与真被试明显不同,但是每次的估计都基本一样。原被试的估计很愉就与后进来的“被试”趋向一致。
阿什认为人们面临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