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哲学考试题型2013
西方哲学考试题型(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2个半小时)
1.6个名词解释 2.6个简答题 3.1个论述题
考纲(考试不会超过此范围)
美德即知识
(1)“美德即知识”把美德等同于知识,其与“认识你自己”是两个相互呼应的两个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认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德行、道德上的优点与知识同一,即美德与知识同在,是否有美德是与判断、知识高度一致;恶行、道德上的坏行为与无知同一,即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如不能忍受名利诱惑的人,证明他处于愚昧状态;干坏事总是不情愿的,知道善而作恶的灵魂状态不存在。
(2)“美德”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知识”指通过感性、知性、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达到理念的程度,没有假象、个别。相对于贝克莱、康德等,是在真理意义上的适用。(正如《理想国》中指出四主德——节制、勇敢、智慧、正义,而要求哲学家治国。其实,是因为只有哲学家具备最高的智慧、最好的德行,把握善的理念。这里的“知识”是智慧或政治的拥有者。)
(3)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道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美德即知识”的最好注释。
(4)反观,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具备美德的人并不一定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小悦悦”事件,陈贤妹并没有多么高深的知识,但却拥有良知,挽救小悦悦,实践德行。而知识渊博的人并不一定是拥有高尚的美德。今日,高官落马、高校教师开房、学术论文抄袭等现象,一一表明了知行不合一,知识高度和美德不一致。可见,与苏格拉底强调的“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观背道而驰。
回忆说
(1)“回忆说”是指灵魂依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
(2)柏拉图的先验认识论以回忆说为前提,而回忆说则建立在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说的基础之上。柏拉图认为知识、理性认识为不死的灵魂所固有;学习、认识的作用在于触动、提示或唤醒林混所固有的知识,使之明白地昭示于灵魂。
(3)柏拉图为了论证他的“知识就是回忆”学说,凭借所谓的“理智助产术”,促使曼诺的一个童奴回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的内容。这个童奴原先从未接受过包括几何学在内的任何数学教育;但是通过苏格拉底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即所谓的“理智助产术”,不断纠正童奴匆忙作出的种种错误答案,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回忆起灵魂中固有的高度抽象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4)“回忆说”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东西。原初的知识是灵魂对理念,图把灵魂的摹本等同于灵魂的净化,强调智力训练和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5)“回忆说”的主要作用在于:第一,为苏格拉底方法提供理念论的论证。灵魂能够诱导出真理,原因在于灵魂回忆既有的知识,而且理性认识的获取是灵魂具有的能力。第二,回答了生活在可感的师姐的人何意能够认识理念的诘难。第三,论证了灵魂不朽。
(6)“回忆说”还揭示:第一,“回忆说”其实是对灵魂本身的认识,用现今的科学无法认识,正如先验的知识是经验不能获取的。第二,“回忆说”所获取的知识即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三,灵魂是知识的源头。灵魂具有认识能力(感性、知识、理性),人可以通过凭借个人感觉获取知识,是感性阶段;将感性阶段获取的知识总结出一般属性,是知性阶段;最后将个人获取的一般属性推广到诸多方面,即把感性知识推理到至高无上,是理性阶段。另外,灵魂具有欲望能力,分别对肉体层次的满足和灵魂层次的满足。第四,灵魂是肉体的主宰,灵魂先于肉体存在,在出生和完善方面比之肉体更值得尊敬。这个优先性不能理解为时间上的在先,而要理解为逻辑上在先。
3.二分法
二分法实际上是区分法。柏拉图说哲学家“是区分和集合的热爱者”。区分和集合是辩证法的两条途径:集合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过程,区分是相反的由高到底的下降过程。其程序是这样的:为了确定一个概念的定义,从包含它的最高概念开始,把她分成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撇开其中与所需定义无关的一个,把另一个相关概念再分析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以此类推,逐步下降,直至所需定义出现为止。
二分法的一个实例是柏拉图对“政治家”的定义。而亚里士多德把二分法看做一系列选言推理,批评二分法犯了偷用结论的错误,还批评二分法不能发现某一类食物的本质特征(属差)。
柏拉图的使用二分法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找出事物的本质。二分法的具有维护分有说的作用,它通过从上向下的分析,接近了个体,从而提供了联结普遍相和可感个体的纽带。二分法的最终产物被称作“不可分割的型相”。
而个人认为,柏拉图的“二分法”其实揭示个别事物与个别事物的区别是什么,或者在一个群体中,怎样区分出特殊型相。这与对事物下定义、找出事物的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逻辑第一章第三节 逻辑学的起源和精神.doc
- 二次型的性质及应用.doc
- 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分析.doc
-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汇编.doc
- 期末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1-11.docx
- 矩阵的特征系和相似对角化.doc
- 第五章 二次型 习题答案.doc
- 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doc
-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doc
-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doc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 Unit 6 第2课时SectionA(3a—3d).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5 解决问题(2).pptx
- 2024秋新鲁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课件 Unit 3 Section A(3a-3d)(第3课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2 8、7、6加几.pptx
- 2024秋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Starter Unit 1 Section B (Project 2a—2c).pptx
- 9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课程改革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5 《资产证券化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金融监管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探究声音的产生秘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校本课程.docx
- 《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电子证照为例》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