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语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2 总学时:36 说 明 【课程性质】 《语用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必选课。 【教学目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适合的语境中可以运用适合的语句的能力,从而摆脱单纯的对语言的静态研究,了解并建立语用规则,最终使自然语言取代符号语言,最大程度缩减语言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言语行为”和“语境”使学生掌握其相互作用和构成在话语交际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语用学中“指示、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话语逻辑”等若干论题的研究,使学生可以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知晓语言行为是受各种社会规约制约的行为,并可以运用社会规约结合语用知识去解释某些语言现象。让语言研究变成“语言—使用者—语境”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研究,对语言的认识从必然性跨越到自由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分析向整体扩展,凝结出跨文化交际行为适合性的精髓。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指示、指称与推论,预设、会话合作原则和蕴涵,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讲授知识与培养语用学理论运用能力相结合,寓学于研。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着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语用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维,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先修课程要求】 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学基础知识。 【学时分配】 序号 内 容 学 时 安 排 小计 理论 课时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上机 课时 1 绪论 2 2 2 指示现象 4 4 3 指称推论 6 6 4 预设 6 6 5 合作原则 6 6 6 言语行为 6 6 7 礼貌原则 6 6 总 计 36 36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 材:Yule, George 《语用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参考书: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Verschueren,Jef 《语用学新解》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Jaszczolt,K.M. 《语义学与语用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初步了解语用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语用学同其它交叉学科的关系与学习意义。 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及哲学起源与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哲学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语用学的定义 第三节 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语用学的定义,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态研究过程的多种角度定义 【复习思考题】 1. 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是什么? 2.如何理解语用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 指示现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语用角度了解指示词语的功能,脱离结构主义对指示词语的狭义理解,把话语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指示词语的功能,能够把话语与其语境关联起来。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指示词语的定义 第二节 指示词语的分类:人称指、空间指、时间指、社会指,篇章指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例证话语同其语境的关联、指示词语的理解、指示词语的心理距离 教学难点:指示词语的文内照应和文外照应 【复习思考题】 1. 举例说明时间指、空间指、人称指。 2. 举例说明空间指与心理距离的词语选择。 第三部分 指称与推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词语同客观世界及客观世界中实体的关系,即:“意义—所指—所指对象”这样一个三维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指称关系,及这种关系的推论。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意义和所指的哲学研究和理论:传统所指论和因果历史所指论 第二节 确定性描述语的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 第三节 语境的作用 第四节 照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判断、前照应、后照应、零照应 教学难点:历史文化对所指对象的制约 【复习思考题】 1.判断下列话语属于归属需用法还是指称性用法? (1) The 1984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nominee (2) There was no sig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