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建筑100问绿色建筑100问
第一部分 政策综合篇(共22问)
1.“世界环境日”是怎么确定的?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西方国家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唤起了专家学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工业文明的反思。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饱受酸雨之苦的国家——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的人类环境会议,有113个国家的代表参会。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这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组派政府代表团参加的第一个多边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世界许多国家环境保护和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新纪元。后来这一天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世界环境日”。
2.国际著名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是怎么回事?环境公害事件是指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以“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的环境污染事件,即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3—1968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5-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3年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55—1968年的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成千上万人在事件中丧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系列规模浩大、抵制污染的社会运动,也敲响了国际社会关注、研究、下决心防治环境污染的警钟。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怎么逐步形成的?“可持续发展”一词最早见诸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这本著作中,她以大量事实和科学依据揭露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揭露了工业社会的环境危机,被认为是一个新的生态学时代的开始。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作为人类共同的信念和原则,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源泉。1983年,联合国组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委托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织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全面深入研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并于1987年发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集中分析了全球人口、粮食、物种、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情况,鲜明提出了以下三个观点:一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二是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需要,三是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发展道路,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和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此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于哪一年?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02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发人深省地指出,“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被否定,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承诺,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会议还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各国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制订的第一个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确定了5个基本原则:一是“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是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排放需求;三是各缔约方都要采取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是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由于该《公约》没有对缔约方规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实施机制,所以《公约》缺少法律约束力。但是《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减排目标。从1995年起,每年都召开一次缔约方会议,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进展、新情况。
5.《京都议定书》是怎么产生的?《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制定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目前全球已有174个国家与欧盟签署该议定书,约占全世界人口的80%以上。《京都议定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旨在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