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词解释.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建筑词解释

1.都料,汉唐时期,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都料,“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都柱在秦、汉宫室建筑遗址和崖墓中,有的厅堂平面中仅设一颗柱子的做法。都柱一名称后来也被借用来指称汉代科学家张衡所制作候风地动仪中间的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柱,是该仪器的中枢结构。斗拱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4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一层横栱。 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二层横栱。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栱雕刻成的突出横梁,通常为木质,位于斗之上,支撑主梁。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 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 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人字拱,古代建筑斗栱组合形式的一种,亦称人字形栱。常用于槽下补间,在额枋上用两根枋材斜向对置而成,栱顶置斗,承托檐檩,下脚设榫入额背,是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斗栱。在早期建筑资料(壁画、石雕、画像石线刻)中,汉至北魏多用直脚人字栱,两晋南北朝渐变为曲脚人字栱,且出现单独使用、与一斗三升栱组合使用、在栱脚间加设短柱等组合形式。西安大雁塔门楣石刻所刻佛殿檐下的补间人字栱仍是曲脚栱,不出跳。唐以后人字栱的使用极为少见。 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小作斗栱名称,常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 起结构作用。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偷心造,斗拱构造形式之一,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架称为七踩 ,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计心造,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叉柱造:(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河北正定、兴隆寺转轮藏殿、蓟县、独特、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缠柱造:上层檐柱不立在平坐柱及木斗木共之上,而立在柱脚方上,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文档评论(0)

180****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