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回归”的分析自我“回归”的分析.doc

自我“回归”的分析自我“回归”的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我“回归”的分析自我“回归”的分析

自我“回归”的分析 ——伊莱娜的流亡之梦 摘要:流亡,不仅是背井离乡的惆怅!它更是失去自我的迷茫和彷徨!小说《无知》是米兰·昆德拉“遗忘三部曲”的终极之作,也是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终极归途”!本文利用结构主义等分析方式,将小说《无知》从意识性自我发掘的角度展现女主人公伊莱娜在“生命流亡”中找寻自我,并最终失去自我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流亡(之梦) 自我身份认同 遗忘和回归 结构主义 一、自我“回归”的根源 1、社会政治背景 1968年初,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开始了。在这场运动中,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民众流亡海外,开始了各自亡命天涯式的生活。历经众多波折,直至1989年共产党政权垮台后,他们才陆续回到了捷克。可是回到家乡的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与尊重,反而随着社会主义的消亡,之前的一切也跟着驱散殆尽了!于是,他们在流亡多年后,最终仍然重新选择了流亡。而这一次,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的心灵流亡。 1999年,米兰·昆德拉完成了《无知》,小说描述的就是这场心灵流亡的旅程。这是一部堪称“遗忘与回归之巅”的小说,却遭受了当时法国文学界的百般刁难!到了2003年才向法国读者奉献上法文版的《无知》,算是了了法国人一个关于“流亡的梦”。 2、米兰·昆德拉的自我“回归” 米兰·昆德拉从捷克的政治背景中走出来,将他的视野扩展到了欧洲文化中心的法国,乃至欧洲、整个世界。他淡化了政治话语,而从更广的哲理层面阐释了他的思想,用抒情的外壳构筑起他的哲学大厦,从对强权政治的批判走向了对永恒的探寻[1]。 “你还在这儿干什么?”,开篇的这句带有怒气的问话,仿佛是昆德拉内心自问式的关于找寻自我的一种最初呐喊!也许这就是“回归”主题所赋予这篇小说人性深层的意义,以及探讨自我的最初的动力。纵观作者的心路历程,1975年的他被迫离开了捷克,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流亡生活。流亡代表着什么?昆德拉深有体会地告诉你:流亡,是对生命存在的忽视、对个体自我价值的蒙蔽、流亡也是一种自我的回归与现实的遗忘之间内心矛盾的充分体现。通过《无知》的“流亡”展示,给小说人物同时也给他自己找寻自我的一种消极界定。似乎在我们看来,唯一不同的是,昆德拉却拥有一种独善其身的觉醒,她深知自我的“回归”不是真正意义上获得归属感,而是一种没有结果的“回归”。像伊莱娜那样,回到那没有结果的天堂,那最终意味着回归到了流亡的地狱。因此,昆德拉最终放弃了“回归”,不再追寻那生命中不存在的人性本质。 昆德拉以复调与变奏的方式,揭示他们的回归之幻;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他们回归之不可能;以词语之源,揭示他们回归之苦;以反讽与反衬的手法,揭示他们回归之必然结果[2]。因此,昆德拉是刻薄的,那就在于无情地剥去真理外面裹着的那些闪亮的、迷人的外衣,把真理赤裸裸地直陈你的眼前,直逼你的心底,刺激着你的神经[3]。 二、伊莱娜的自我“回归”历程探究 作为一名流亡者,那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思绪,经常围绕在伊莱娜的心头,使她无不感受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与怀乡之情,想念家乡的美,家乡的风土人情。同时,正因为这种流亡者的身份,让伊莱娜的内心充满了对于家乡与亲人的无比愧疚之情(因为流亡意味着逃避!),使得她没有这个勇气去面对这一切!致使她的心里逐渐滋生出一种情感矛盾与纠结。正是这样的心境构成了伊莱娜的流亡之梦。在梦里,永远是一种对立!一种环境与灵魂上的对立! 1、伊莱娜流亡之梦的“自我觉醒” 梦的一端是记忆,梦是潜意识的输出、是现实的另一种重组后的再现过程。 从流亡生活的最初几周起,伊莱娜就常做一些奇怪的梦:人在飞机上,飞机改变航线,降落在一个陌生的机场;一些人身穿制服,全副武装,在舷梯下等着她;她额头上顿时渗出冷汗,认出那是一帮捷克警察。另一次,她正在法国的一座小城里闲逛,忽见一群奇怪的女人,她们每人手上端着一大杯啤酒向她奔来,用捷克语冲她说话,嬉笑中带着阴险的热忱。伊莱娜惊恐不已,发现自己竟然还在布拉格,她一声惊叫,醒了过来[4]。这是夜晚,伊莱娜对于故土的恐惧之感,然而,这一切还不足以使她矛盾与彷徨,在流浪者那种思绪中还饱受着不可抑制的思乡之情的煎熬。于是,就跟黑夜与白天是自然界的时域对立一样,对故土的恐惧与思念构成了伊莱娜的流亡之梦的矛盾情结。 同一个潜意识导演在白天给她送来故土景色的幸福片段,而夜晚则给她安排了重回故土的恐怖经历。白天闪现的是被抛弃的故土美丽,夜晚则是回归故土的恐惧。白天展现的是她失去的天堂,而夜晚则是她逃离的地狱[5]。 伊莱娜在20年流亡的生涯中,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归,回到自己的祖国与家乡,与亲人团聚,获得内心最基本的安全感。可是不知道这种回归之路带给她的是内心的安宁与温暖还是继续地被孤立与抛弃之后最终走向精神的绝路。想到这里,她似乎又望而却步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