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doc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一、注射给药 (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 口服不吸收、在胃肠道降解、首过效应大、 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常以注射给药,急救用药或不能吞咽的患者也往往采用注射给药。注 射途径有静脉、肌内、皮下、鞘内与关节腔内 注射等。注射途径不同,允许药物的分散状态 及吸收的快慢不同。除关节腔内注射及局部麻醉药外,注射给药一般产生全身作用。静脉注 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生物 利用度为100%。 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药物经结缔组织扩 散,再由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肌内注射可以是溶液剂、混悬剂或乳剂,所用 溶剂有水、复合溶剂或油等,容量一般为2? 5ml。长效注射剂常是油溶液或混悬剂,注射 后在局部形成储库,缓慢释放药物达到长效目的。 药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较肌内注射慢,因皮 下组织血管较少及血流速度比肌肉组织慢。一 些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采用皮下注射,如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植人剂常植入皮下。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真皮中,此部位 血管稀且小,吸收差,只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注射量在0.2ml以内。 动脉内注射将药物或诊断药直接输入靶组 织或器官。如抗肿瘤药经动脉作区域性滴注, 用于肿瘤治疗,可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 (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注射部位的生 理因素、药物理化性质、制剂处方组成等。血管外注射时,注射部位的血流状态影响药物的 吸收快慢,血流丰富部位药物吸收快。三角 肌、大腿外侧、臀部的血流量依次减小,吸 收速度也依次减慢。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的按摩与热敷亦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运动使肌肉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药物吸 收加快。 药物的理化性质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子 量很大的药物难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细孔,只能以淋巴系统为主要 吸收途径。淋巴液的流速亦会影响水溶性大分 子药物或油溶媒注射液的吸收。混悬型注射液 中药物的溶解度可能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非水溶剂注射液的溶剂被吸收或遇水性组织液 析出沉淀时,药物的溶解度亦可能是影响吸收 的主要因素。 体液中含有蛋白质等大分子,它们可能与 药物产生结合。当药物与蛋白质产生吸附或结合作用后,扩散通过生物膜的游离药物浓度降 低。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可能是可逆的平衡过 程,当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物的解离速率小于药 物扩散通过生物膜的速率时,蛋白结合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 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按以下次序 排列:水溶液水混悬液池溶液0/W型乳 剂^/0型乳剂油混悬液。油为溶剂的注射剂 注射后,溶剂与组织液不相溶,在注射部位形 成储库。药物的溶解度与脂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从油相向水性组织液的分配过程,从而影响 药物的吸收。混悬型注射剂中药物的结晶状态 与粒径大小等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快慢,助悬 剂增加黏度,延缓药物的吸收。 二、吸入给药 吸入给药能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剂 型有吸入气雾剂、供雾化用的液体制剂和吸入 粉雾剂等。呼吸道的结构复杂,药物到达作用 或吸收部位的影响因素较多。 (一)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生理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 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 管、肺泡管及肺泡囊组成。从气管至肺泡,气 道逐级分支,气道的直径和长度变小,但气道的数量却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使肺部血管与空 气交换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正常人的肺部大约 有几亿个肺泡,肺部总表面积约为100m2。肺 泡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厚度仅0.1? 0. 5 Him,细胞间隙存在致密的毛细血管。肺泡 腔至毛细血管腔间的距离仅约1?Mm,是气体交 换和药物吸收的部位。巨大的肺泡表面积、丰 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决定了肺部 给药的迅速吸收,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 (二) 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上呼吸道气管壁上的纤毛运动可使停留在 该部位的异物在几小时内被排出。呼吸道越往下,纤毛运动越弱。粒子在支气管可停留数小 时至24小时;而在无纤毛的肺泡,粒子停留时 间可达24小时以上。药物到达肺深部的比例越 大,被纤毛运动清除的量越小。病理状况下上呼吸道的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使粒子的 停留时间延长。 呼吸道的直径影响药物粒子到达的部位。 药物粒子向肺深部运动中,随着支气管分支增加,易因撞击等原因而被截留。支气管病变的 患者,腔道往往较正常人窄,更易截留药物。 不同治疗目的的药物,要求达到不同部位。支 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类治疗哮喘的药物,要求到达下呼吸道。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头孢类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希望在上呼吸 道感染部位停留。 呼吸道黏膜中存在多种代谢酶,如磷酸酯 酶和肽酶。药物可能在肺部上皮组织被代谢,从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代谢亦是肺部药物吸收 的屏障因素之一。 此外,患者对吸入性药物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