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灾害防课程知识要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灾害防课程知识要点

地下灾害课程知识要点 1、灾害、减灾系统: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减灾系统: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相互联系而构成自然灾害系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减灾需要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学科、各阶层协调行动,减灾的各项措施必须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一套系统。减灾系统是有一个多种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由监测、预报、防灾、抗灾和重建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又包括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2、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源距、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覆和摇动,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称为震中。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即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m。 3、地震震级、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它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地震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 地震波是指地震引起的震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包含纵波和横波。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振幅小,周期短。横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其振幅较大,周期较长。面波(L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含瑞雷波(R波)和洛夫(Q波)。 5、地震的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 6、地震灾害定义及特点:定义是指由于地震产生强烈的地面运动、地震断层运动等造成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摧毁建筑物及各种设施和产生的各种震害,是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的物质财富的损失。特点是:(1)灾害具有突发性;(2)地震灾害破坏面积广、区域性强;(3)地震灾害具有持续性和多发性特点;(4)地震灾害具有灾难性;(5)地震灾害具有社会性;(6)地震救灾的艰巨性。 7、地震的直接灾害:是指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地震波的冲击产生的强烈运动、断层运动及地壳变形等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也就是与地震有直接联系的灾害。包括地表破坏和结构物设施的破坏。 8、地震在城市、沿海、山区的次生灾害:地震的次生灾害是指在强烈地震以后,以地震直接灾害为导因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以及虽与震动破坏无直接联系,但与地震的存在有关的灾害,如防震棚火灾,因避震移居室外造成冻害等。有以下三种:(1)火灾、(2)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3)地震海啸。 9、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地震破坏:公路常见的破坏现象有路基路面开裂、隆起或凹陷、道路喷水冒砂、道路两旁滑坡或堆积物阻塞或冲毁路面等。桥梁在地震时遭受破坏,将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甚至导致交通瘫痪。地下的对到破坏一般较轻微,相对安全。 10、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物相比的震害特点:①软弱或严重不均匀地基土中的地下结构破坏较重,土质较好的岩土层中的地下结构破坏较轻,甚至无破坏。②软弱地基土中的延长地下结构容易出现环向裂缝;③长度较短、平面规则、刚度较大的地下结构,通常破坏较轻或无破坏。一般认为,地下结构因地震时加速度小而安全,与地面建筑物相比震害较轻。 11、地下结构的破坏形式:①地层破坏,如断裂,滑移,开裂导致的地下结构的受剪断裂或严重破坏。②地基土液化引起地下结构破坏、下沉或上浮。③地下结构接头部位产生裂缝。 12、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地震预测预报。地震转移分散。工程抗震。 13、抗震设防、抗震设防区、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有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大震烈度。我国目前规定的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烈度为6度或6度以上的地区。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 特殊设防类:使用上有特殊设施,设计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重点设防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标准设防类:大量的除 ---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适当设防类: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当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4、场地条件震害主要因素:场地土

文档评论(0)

152****5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