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强建筑抗能力
?增强建筑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甘肃省建设厅 甘肃省抗震办公室??梁文钊??火??宏 前 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特大地震瞬间夺取了8万多国人的生命,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痛和数千亿元的财产损失,举国哀痛,世界震惊。一年之后的今天,逝者已去,重建方兴,在这一周年纪念的日子里,回顾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总结减轻灾害损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增强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效保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追念逝者、建设美好家园的最好方式。 一、地震对人类的巨大侵害---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地震---这一对人类构成巨大危害的自然现象,自地球诞生之日即客观存在,并在人类发展史中相伴左右,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至地中海地震带)的交汇处,因地质地理构造的特点,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五大区域,西部大片国土因青藏板块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又属地震多发、高发地区。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灾害,二十世纪以来,几次特大地震夺去了50多万人的生命,给局部地区带来毁灭性打击。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1976年的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人;新世纪之初的汶川特大地震又给我们增添新痛---8.7万人的逝去,36万人的伤残,8千多亿元的财产损失,数百万人的哀伤,全国人民的心痛。 回顾地震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除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带来的打击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人类自身的产物---房屋建筑,其倒塌破坏终结了许多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了无数人身心的伤痛,不良建筑已成为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伤害人类的杀手。据统计,在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因建筑倒塌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财产损失亦主要为房屋建筑等工程设施的破坏。可以说,地震主要是通过房屋建筑等工程设施对 人类造成伤害(图一、图二)。 图一??北川县倒塌建筑 图二??北川县倒塌建筑?我省地处青藏板块东北缘,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上贯通全省,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省内地震活动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4/5以上的面积、13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93%的县城位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其中兰州、天水、陇南、武威等地为Ⅷ度地区,省内局部地区地震烈度达到IV度。我省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决定了其全国少有的地震高烈度特点,防震减灾工作任务重、形势严峻。 二、减轻灾害的有效方法---增强建筑抗震能力?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人类对地震科学认知的局限性,目前地震预测预报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是尚待破解的科学难题,难于对地震活动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预报。再者说,即便人类有一天攻克了地震预报的难题,也只能是提前疏散而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地震仍然会对以实体形式积累的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防御和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措施必需依靠建设工程自身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防震减灾的任务将更加依靠灾害预防的主要方面---工程抗震。工程抗震做好了,我们就可以比较从容的应对地震灾害了,在这一方面,日本等多地震国家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经验。?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政府对防震减灾给予了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抗震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应用。经数代人的努力奋斗,汲取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众多建筑抗震技术,并在工程建设中加以应用。其后的历次地震考验(1988年澜沧-耿马、1996年丽江、2005年民乐、2007年瑞昌等)证明,这些抗震理论和技术,对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显著作用,是现阶段我们抵御地震灾害的最主要措施。?汶川特大地震的经验再次证明,只要认真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即使在不可预知的特大地震灾害面前,我们仍有可能保全生命,减轻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地震重灾区震害调查表明,在地震加速度超过抗震设防烈度2-3度的地区,2000年后严格按抗震标准建设的大量新建建筑未出现倒塌,即使在汶川映秀镇、北川县城这些地震实际烈度达10-11度的震中极震区,部分按7度设防水准建造的新建建筑“极震未倒”,以卓越的抗震能力实现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设定的抗震设防目标,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也为工程抗震理论和技术实践提供了珍贵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工程界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信心和决心(图三、图四、图五)。 图三??北川县某住宅 图四??北川县公安局 图五??陇南邮政职工住宅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8度区未损坏)三、建筑抗震的法定规则---执行抗震设防标准?为了抵御地震造成的危害,保证建筑应具备的基本抗震能力,国家高度重视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