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许方萍文献综述许方萍文献综述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分析
姓 名: 许方萍
学 号: 1113050206
系 别: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园林
年 级: 11级
指导教师: 卞阿娜
2014年 09月25日
我国景观改造中滨水地区缘于“风水学”的理论和对山水构图的注重,我国许多城市,枕山襟水,布局自然,与山林水网、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因此,在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内在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固有特色时必须考虑城市滨水景观建设。而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踵的区域[1]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天成与人工创造而形成的景观区域,其对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规划城市滨水区景观,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民生活的需要,是生态景观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因此,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现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所以本文描述了城市滨水区的景观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现状和未来的分析来引起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重视及保护,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1国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动态
在欧美城市,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已走向成熟,滨水地带的空间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如纽约Battery花园城、巴尔的摩内港区、悉尼海湾、多伦多港区等多个城市的滨水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诸如纽约商务中心、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景观,更重要是在环境设计上体现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林荫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将滨水区联贯起来,临界面的建筑保证了视觉的通透性并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城市文脉也在设中得以保持延续[11]。
1.2 国内动态
现我国城市滨水区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目前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滨水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区划调整、城市快速发展或地区空间的迅速拓展,而使得原有滨水地带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另一方面出于“政绩工程”和“景观整治”的目的,一些城市也开展了城市滨水区的形象重塑和改造[12]。目前我国对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城市的滨水区开发建设主要集中在物质建设层面上,例如对水体本身的整治、滨水 、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设、土地功能的转变与升值、景点的布设等,从而造成一些城市景观规划的问题,例如,忽视城市内各部分的协调性,使滨水地区显得突兀,与城市格格不入;文化传统的延续遭到破坏,有些城市只追求现代摩登,而忽视了本身历史的沉淀所拥有的独特韵味;还有滨水区开发设计模式雷同等。
2现代滨水景观的研究内容
2.1滨水景观设计涵义
随滨河公园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专为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滨河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区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方法,以邢台市新河县滨河游园规划设计为例,就城市滨水公园绿地空间设计提出了“生态、景观、文化”统一协调和节约资源的设计原则,通过充分研究滨水公园空间及其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园林景观的手段塑造生态绿地环境,体现滨河公园独特的人文内涵,同时对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优化建议[3]。
2.2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2.2.1以人为本的原则
滨水公园的设计应使之成为市民良好的场所,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日间,还是幻彩期房的夜景,都使市民感受到功能使用的便利和无度的舒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休闲场所。
2.2.2自然优先的原则
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的情况下,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做工过程与布局的协调来减少设计中对生态的影响。
2.2.3因地制宜的原则
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统一以适应场所功能需求的自然过程。就地取材植物主体是用乡土树种,合理与当地自然背景想协调,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的管理维护。
2.2.4公众参与性原则
更好的使人们参与各项活动之中,与客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从而提高场所活动的内容,进一步的加强活动的广泛性和深化。在符合人们户外活动的意愿的情况下,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规划场所更富有弹性。
2.2.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以生态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