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中国文化通论期末论文课程:中国文化通论 指导老师:罗超 论文题目: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学生:温碧芬学号:1005030118班级:对外汉语02班(周三3、4节)2012-11-18论儒家的道德伦理观【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体系层次的剖析和认识。分别从孔子的“仁学”、“仁人”、中西方仁爱和博爱对比、古今道德伦理道德对比,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滋生新的枝叶等方面进行浅析。【关键词】孔子 仁学 博爱古今 中西 价值体系儒家道德伦理体系是由孔子奠定理论基础, 由孟子、 荀子加以阐发, 汉儒加以系统化, 宋明儒加以本体化的道德人文主义理论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道德伦理体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学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对孔子的“仁”学进行层次剖析。一、孔子的“仁”学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学理论。它是在家庭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我意识,包含着与各种社会关系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这是伦理人道学说,也是建构社会伦理秩序与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仁学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仁人”和“仁爱”。(一)“仁人”“仁”是伦理化的社会人,简称为“伦人”或“仁人”,这类似于家庭角色。主要体现个人的人格意识,主要分为“克己为人”、“厚重为人”和“悦乐为人”。1、“克己为人”是对自己而言,要修身克己。就是说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达到中庸。只有先克制自己才能不会被利益熏心,才可以忠于家庭、忠于君主、忠于社会、忠于国家,突出体现“忠”。2、“厚重为人”对自己而言就是要有宽容的胸怀,处处忍让。对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去理解和宽恕其他人,也就是“恕”。3、“悦乐为人”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扩大而来的,主要体现推己及人、美人之美,暗含了对别人的尊敬、诚信和宽容心——体现“利他”。就是说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要希望别人好,希望自己不坏的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坏,如“己所无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人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后来变成了儒家伦理观的终极理想,超越个体生命,而由此引发了杀生成仁,从相对宽松走向对立面。“理”与“欲”之间的平衡随着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的发展逐渐走向对立面,变成“存天理,灭人欲”,彻底否定人欲。(二)“仁爱”“仁爱”是“爱有差等”的,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有差等不同的家族亲情。因此,“仁爱”又具体化为“亲亲”、“尊尊”、“泛爱众”。1、“亲亲”是“仁爱”最基本的层次,其根本是“孝弟”,是爱亲人,体现血亲关系中的“孝”和家庭伦理观。因此孔子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2、“尊尊”是在“亲亲”的基础上放大到社会层次的一个伦理体现。比如在家庭伦理中,辈分低者必须要尊重辈分高的人,而体现在社会就是臣民要尊重君主,也就是君臣关系。3、“泛爱众”是亲属关系的放大,由爱亲人到爱其他人。首先要将爱施予有血缘关系的人,一个人只有实现了“孝悌”这种基本的人伦感情之后,才能将爱推及到其他人身上。例如“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充分体现出仁爱。但是仁爱又是有边界的,指爱的是华夏共同体。中国的仁爱与西方的“博爱”是有差别的。下面分析下仁爱和博爱的差异。二、中西方仁爱和博爱的对比(一)仁爱仁爱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性意识和丰富的社会观念。仁爱思想首先建立在突出和尊重人的地位的基础上。人的“ 人伦”关系,也就是人的社会性,就是人性本质。仁爱思想的不竭生命力在于将人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它强调的是人性的正面,是道德创造的精神本源。因此,“仁爱”是有现实基础的爱——爱得到、摸得着,并起到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凝聚力量——爱国主义。仁爱在中国社会体现出重情义和重家族情感,如:过年节大家都归乡回家。仁爱思想不仅建立一套人伦道德规范,成为协调社会伦理关系、的准则,使社会在保持稳定中求得发展,而且能为日趋多元化的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幸福,实现人类社会“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真正的和谐理想。但仁爱也有其缺陷性。一方面由于仁爱是在血亲基础上成立的爱,体现出边界性;另一方面,仁爱具有尊卑等级,体现缺乏平等性。(二)博爱“博爱”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指对人类普遍的爱。“爱是万物之主宰,对万物很公平,不差分毫。”博爱充分体现出平等、自由和人权。西方的博爱的人性基石乃是一半为善、一半为恶,“善”与“恶”的原型即上帝和魔鬼,要想去除魔鬼那一半,使天使那一半不断得以完善,就必须对上帝的恩典充满信心,希望得到上帝的拯救。博爱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上帝的信心和希望上,要得到上帝的拯救,就要爱上帝、爱真理,并由此出发去爱世人,不仅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邻人,还要爱自己的仇敌。而这种“爱”又需表现为对世人普遍的“怜悯”、“ 仁慈”,为此甚至应当蔑视、否定自爱和世俗的肉体生活。当然,博爱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所有人都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无答案).pdf VIP
-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甄选实用备课课件(部编版).pptx VIP
- 小儿流行性感冒护理查房课件.pptx VIP
- 牙周病的治疗完整课件.ppt
- 党纪学习教育党课PPT课件含讲稿::学党纪、知规矩、明意识、守清廉.pptx VIP
-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公开课课件.pptx VIP
-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doc VIP
-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PPT专题党课课件.pptx VIP
- 脑出血后物理康复训练的护理查房.pptx
- 我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