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的理学美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朱熹的理学美学论朱熹的理学美学

论朱熹的理学美学黄文娟 【摘要】:朱熹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之气势,上承先秦、汉唐、两宋学术之血脉,开启了明清古典学术(包括美学)的繁荣与整合之大潮,致使中国古典美学开始真正成熟起来。朱熹的美学既带有理学—美学的色彩,又掺杂了纯美学的营养因子;既以理学家的视域观照着宇宙、人生、自然、社会,以自身的主体心境来同化对象,又以美学家的姿态来体味人生;既有美学思想的阐发,又有审美形态的创造。朱熹的这种独特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格物致知、以善为美、文道合一。本文将对朱熹美学的这三方面对初步探讨。 【关键词】:朱熹、理学美学、格物致知、以善为美、文道合一 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人在理论上认识美,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法,从而提高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的能力。[1] 屈原长于骚,董、贾长于策,杨雄、韩愈长于文,穆伯长、李挺之、邵尧夫长 —————————— 【1】黄宗羲:《明儒学案》P1083; 于数,迁、固、永叔、君实长于史,皆诸儒也;朱子以圣贤之学,有功于性命道德,至凡《四书》、《五经》、《纲目》以及天文、地志、律吕、历数之学,又皆与张敬夫、吕东莱、蔡季通者讲明订正,无一不至,所谓集诸儒之大成者,此也。岂濂溪、二程子之大成哉? 由此我们可见,朱熹的美学思想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我们说宋代美学整合了此前的中国古典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型期,而这一时期以崇尚理性为自我价值观的理学美学则体现着宋代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宋代美学的集大成者;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断定:朱熹则是整合、发展并深化了理学美学,成为了理学美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之气势[1],上承先秦、汉唐、两宋学术之血脉,开启了明清古典学术(包括美学)的繁荣与整合之大潮,致使中国古典美学开始真正成熟起来。潘立勇先生认为“朱子理学美学以其特有的哲理性和系统性,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别具一格,以其突出的伦理性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特点,在当时和后代产生着很大的影响。”[2] 朱熹的美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它既带有理学—美学的色彩,又掺杂了纯美学的营养因子;既以理学家的视域观照着宇宙、人生、自然、社会,以自身的主体心境来同化对象,又以美学家的姿态来体味人生;既有美学思想的阐发,又有审美形态的创造。朱熹的这种独特的美学思想既是宋代美学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 理学的核心就是“心性”问题,这是一个融道德论、价值论、境界论为一体的合一论,以研究人的本质和存在价值为范畴。在理学家们所孜孜以求的各种论调中,最能体现理学美学性质的,莫过于“孔颜乐处”了。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属于美学范畴,但它对中国传统美学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孔颜所乐之事,并不是简单地指我们从物质上所获得的快感,而应该是指一种精神上所获得的超越现实和道德的审美境界(美感),也就是冯友兰所说的那种充满生命意识的“仁”,李泽厚所说的“超道德的稳定‘境界’”。“寻孔颜乐处”正好很好地体现了美学的主体,那就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其人的生存领域中的人文关怀,以完善的心理结构,使之成为完整的人。 —————————— 【1】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P1495; 【2】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P582; 周敦颐的“希贤”、“希圣”,程颢的“仁体”,程颐的“理”,朱熹的“心与理一”、“气象浑成”,王夫之的“情景妙合无垠”等,无不体现着这种“乐”的基本精神。然而朱熹理学美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阐释这种“孔颜乐处”,而在于如何实现这种境界之方法论的探 讨与研究,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到朱大学者的“格物致知”论。 “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是内外本末工夫的一以贯之,“精粗具到,统体兼尽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同时,强调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识的学习扩展是求真和求善的结合。[1]“理”是朱熹对“道”的另一种称谓。“物”是一种形而下的东西,而“理”则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二者虽有形之上下之别,但实质上是圆融一体的。“理与物自是离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