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抗设计原理和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工程抗设计原理和方法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概述 (一)震级和地震烈度 一、概述 (一)震级和地震烈度 一、概述 一、概述 (一)震级和地震烈度 一、概述 (一)震级和地震烈度 一、概述 (二)地震动三要素 一、概述 (二)地震动三要素 一、概述 一、概述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一)抗震设计理论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地面运动反应谱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三)结构地震估用计算方法的演变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脆性结构μ=1 ·塑性结构μ》1 ·一般砖结构μ=2~3 一般R.C结构μ=4 一般S结构μ=3.5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三)结构地震估用计算方法的演变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四)强制性条文(部分)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二、抗震计算理论和方法 反应谱的结构自振周期由3.5s→6s 阻尼比不等于0.05时, α值进行修正。 强制性条文 水平地震作用 式中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eq——结构总重力荷载,单质点——100%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85% Fi——质点i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根据Tg取值不同 抗震变形验算 (1)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验算 △ue=[θe] 1/300 多、高层钢结构 1/1000 R.C框支层 1/1000 R.C抗震样、筒中筒 1/800 R.C框架-抗震样、板柱-抗震样、框架-核心筒 1/550 R.C框架 [θe] 结构类型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抗震变形验算 (2)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up=[θp]h 1/120 R.C抗震样、筒中筒 1/50 多、高层钢结构 1/100 R.C框架-抗震、板柱-抗震样、框架-核心筒 1/100 底部框架砖房中的框架-抗震样 1/50 R.C框架 1/30 单层R.C柱排架 [θp] 结构类型 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 50 90 110 框架 140 200 220 框架-支撑(抗震样) 180 260 300 筒体(筒中筒、束筒)和巨型框架 9度 8度 6、7 结构类型 3 2001规范增加“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一条 5.5 6.0 6.5 最大高宽比 9 8 6、7 烈度 高宽比限制 最大高度限制(m) 所有建筑均按重要性划分:甲、乙、丙、丁四类 四类建筑的设防标准 场地的选择:甲、乙类严禁建在危险地段,丙类不应建在危险地段;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结构体系(第3.5.2条和第3.5.4条) 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经 避免因部分构件或结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承重能力 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提高抗震能力的措施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RC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保证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5非结构构件、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与主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 6.材料性能指标 烧结砖不应低于MU10,砂浆不应低于M5 混凝土、砌块不应低于MU7.5,砂浆不应低于M7.5 一级RC框架不应低于C30,构造柱(240×180) 、芯柱(120×120)不应低于C20 一、二级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强屈度比不应小于1.25 实测的屈强(标准值)比不应大于1.3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钢材屈强比实测值不应大于0.85 钢材应有明显屈服台阶,伸长率不应小于20%(标距50mm) 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0.064 0.032 (0.048) 0.016(0.024) 扭转明显或T1小于3.5s 0.040 0

文档评论(0)

152****5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