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诗歌的情思和意象论诗歌的情思和意象
论诗歌的情思和意象 一 诗歌的形式固然应该重视,它的内容——情思和意象则更加重要。如果把形式比作是一个人的体貌,那么意象就是他的血肉,而情思则是他的灵魂。 所谓情思,包括感情与思想。感情又可分为情感和兴趣。明代陆时雍说:“深则情,浅则趣”,可知它们之间只有程度上的深浅,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有些用诗的形式写成的谜语,便是人们游戏的兴趣的体现。如《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情思按性质可分为高级、中庸与低级三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的忧国之情值得我们赞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的孤高、旷达也令我们向往,但如“荡子行不归,空房独难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这样低级的情思,却为人所不齿。情思还有特定的和普遍的两种。某些特定的情思虽然也能写出好诗,但不免流于隐晦,如李商隐的《锦瑟》。与之相反,普遍的情思更容易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颤。此外,情思还有真假之分。“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估计“赋”出来的不会是什么动人的好词。 每首诗的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但诗中的情思却并不单一,往往在发展变化之中。如朱淑真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前后两节所要表达的情思正好相反。当然,主题就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思的对比中产生和深化的。 有些诗的情思和意象甚至能引申出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在描述意象,抒发情思的同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思索。诗歌本来羞于议论和说理,但由于这些哲理是诗歌意象的不经意的流露,人们不但不会厌烦与排斥,还会以赞叹的眼光加以欣赏。宋诗以说理胜,唐诗以抒情胜,宋诗的成就远远不及唐诗,是世人所公认的。这也就从反面说明了诗歌的长处在于抒情,而不在于说理。有的诗歌纯粹为哲理而生,如美国意象派诗人爱 厄诺尔的《环境》: 凝在枫叶上, 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 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这种诗读起来缺少诗味,原因在于它不是以抒情为己任,而是为了阐述某种哲理而生。当人们在怦然心动的一霎时,对这首诗的热情也就到了尽头。 二 有关情思的话题暂且谈到这里。下面我重点说说意象。所谓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情思的物象。而所谓的物象,不仅仅指眼睛所能看到的宇宙万物、人间百态,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也是一种别类的物象。物象本身并没有情感的因素,它可以为任何人所用,也可以应用在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只有当物象在诗中被赋予了独有的性状与动作时,它才拥有了诗人赠予的生命,才能成为特立独行的意象。因此,一个意象应是独立的一幅画或一幕戏。抒情诗常表现为画景(说是画,其实并不贴切,应该说是一段正在播放的有关景物的视频才对,其中不仅有流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甚至能嗅气味、知冷暖),叙事诗常表现为戏景(所谓戏景,是指描述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人物的体貌、言语、表情、动作等,当然还包括情节与背景)。 由上可知,意象是由比它更小的物象组成的。有时,一个意象只包含一个物象。如“众鸟高飞尽”(李白《敬亭独坐》),其中“众鸟”为物象,“高飞尽”是它所处的状态。更多的时候,一个意象里包含两个甚至多个物象。如“孤舟蓑笠翁”(柳宗元《江雪》),其中有两个物象,“孤舟”与“蓑笠翁”,但“蓑笠翁”是主体物象,“孤舟”只表明“蓑笠翁”所处的位置,是陪衬。又如“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清平调》),其中有“名花”与“倾国”两个物象,它们的状态是“两相欢”,是并列同生的。又如“独眠人起合欢床”(张仲素《燕子楼》),其中也有两个物象,“独眠人”与“合欢床”,它们两相对比,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戏景当中,意象中的人物常被忽略,突出的反倒是人物的言语或动作。如“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其中省略了人物“我”,突出的是我“无语”时的“凝噎”。总之,只要能够更好的传达出诗人的情思,意象的使用并无一定之规,需要我们灵活掌握。 通常情况下,单个的意象并不能传达出诗人完整而复杂的情思,这就需要借助意象的组合,以充实和丰富画面。两个或多个意象组合起来,便形成意象群。一个意象群便是完整、自足的一幅画或一幕戏,有时画中有戏,有时戏中有画。意象的组合大致也分为三种情形,即主次型、并列型与对比型。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包括两个意象,“西下的夕阳”指明了“在天涯的断肠人”所处的时间,它们之间是主次的关系。又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两个意象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如蒙太奇般闪烁的画面。再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