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药养生保健.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中医药养生保健谈中医药养生保健

谈中医药养生保健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盼望长寿。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好的状态”。但是怎样才能健康?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遵循养生之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中医药学中蕴藏着大量的养生保建理论及经验,对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医学养生的分类 1、情志养生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早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对情志养生就有精辟的论述。《管子·内业》篇可以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其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黄帝内经》对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致病因素,发病机制、诊断防治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对心理与生理、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心理治疗等,均作了原则性的总结,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在形、神关系方面,《内经》已认识到形生神而寓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唐代名医孙思邈、金元医家张子和等都对情志养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己经构成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这些疾病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可见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充分说明精神致病的广泛性,因此情志养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养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应子·刻意》云:“吹煦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吕氏春秋》更明确指出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唐代名医孙思邈、宋代蒲虔贯、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冷谦、王蔡传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 3、环境养生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居住环境。《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阴离子密集,是长寿的理想地理环境。相反,恶劣环境是重要的致病原因。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生活在粘土、砖土和河谷冲积土分布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坚硬的岩层区和排水良好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在我国,癌症分布在大的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但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黄帝内经》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明确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地理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4、饮食养生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是生命活动的体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因此,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延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繁荣、人类的文明。由饮食引起的疾病包括营养失调和营养过剩。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主持的1982年中国营养调查的情况表明,在饮食中,热量提取虽然达到供给数量的标准,但是蛋白质的人均日摄人量却只有67g,处于供给标准的低水平。摄入的钙、核黄素、维生素A则明显低于供给标准。据有关部门对21个省市11万婴儿调查,佝偻病发病率达32%以上,其中有些省达到50%以上。对3万名城市儿童调查表明,缺铁性贫血患儿达40%。营养过剩同样引起疾病,1974年美国平均每人每天摄人热能3350千卡,蛋白质101g,油脂158g,谷类食物仅占总热量的42%,而运动性蛋白质占摄人蛋白的70%,这种营养过多的膳食,对健康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等等。我国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结果使孩子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