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教学建议ppt
高三语文教学建议 一、命题综述 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 试题的选材注重文化品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价值及素质教育因素,同时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 试卷特点: ㈠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难度适中。 ㈡全面多角度地考查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㈢注重了对学科的基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㈣突出了对考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展现健康的个性特征。 2006年高考情况 北京市平均分:文95.02;理97.42;总96.61。 房山区平均分:文91.807; 理89.02; 总90.41。 房山区及格率:文60.47; 理57.31; 总58.89。 北京市Ⅰ卷平均分:21.7 北京市作文平均分:40 2007年1月会考市及格率96.48 简析: ⑴07年全区统考比06年全区统考从平均分、及格率、难度值都有所下降。与05年基本持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今年考生的变化,新任教师多。二是阅读部分相对去年较低。 ⑵ 06年全区高考比06年全市高相差不远,要想追上全市的平均水平,必须发挥集体优势,科学合理地整合资源,打整体仗。 ㈡第Ⅰ卷各题平均分、难度值统计与分析 第Ⅰ卷分析 ㈠第1题语音、第5小题语病、第9小题信息筛选难度值高。 ㈡第4小题成语运用、第5小题实词、第6小题虚词、第7小题古今异义、第10小题文章内容理解难度适中。 ㈢第2小题异形词书写,0.19。答案D,选A的有48.6%,异常率高。第3小题语境中同义词辨析,0.20。答案A,选D的有52.5%,异常率高。 第Ⅱ卷各题统计与分析 第Ⅱ卷解说与分析 ㈠总的说来,第三大题文言断句、诗歌鉴赏、默写和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答题情况尚且说的过去。第四、五大题现代文阅读很不如人意。 ㈡各小题具体分析: 第11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断句。内容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一书,需要用在课内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规律去解答。0.62,难度适中。 第12题考查的是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文本选择的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①选择题,内容理解0.56,难度适合。②字句意韵理解较差,0.23的难度值,显然过低。当加强诗歌“炼字”的训练。 第13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此题是按2006年《考试说明》所列的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选材的。0.64的难度差强人意。 第14—17题考查的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有: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等。文本为课外阅读材料。 第14题重要语句的理解,0.35;第17题信息推断,0.08。这两题答题情况差,应对这类型加以针对性训练。尤其是信息推断应予以重视。 信息推断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可做为“推断”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1.文章提供的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时,文本中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者作者仅仅对事物发展的某一方面倾向给予暗示。读者须通过推断来揭示结论,或明确指出其发展倾向,达到使隐性信息显性化。2.文章提供的信息,有单一的信息,也有众多的信息。有时,对若干个内容相关的子信息进行综合,可以得出新的信息,从而推测事物的某一发展倾向,或者得出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3.信息还包括有序信息和无序信息。在文本中,有些信息因其叙述内容的需要散见于文本的各个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序状态。读者须将这些无序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以衍生出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发现。 如何针对这类试题进行解答呢? 首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这四个方面是基本的要求,缺一不可。它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探究,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愿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第三,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