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作文指导课件:看门道说好处——文学评论写作
看门道,说好处——文学评论写作 学习目标 1、知道命题形式,学会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 2、能将方法运用到简单的文学评论和语用题上。 文学评论的常见题型 一.赏析“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二.赏析“文学形象及其表现艺术” 三.赏析“文学作品语言” 四.赏析“思路结构构思技巧” 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07年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 文章既表现了刘半农“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落伍与保守;既表现了刘半农的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表现了刘半农的浅薄、草率、无谋等不足。 ②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刘半农活泼、勇敢、忠厚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簧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五四”退朝以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 ③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 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来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其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写作方法 叙:摘录对鉴赏内容有用的文句或概括文章内容 析:分析该句的思想主题或艺术手法或构思技巧等 评:对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在文首或文末) 赏析《牛》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叶圣陶先生的《牛》,通过描写牛因为“眼睛有点不同”而备受孩子们玩弄、甘被农夫们役使的情形,对逆来顺受、不敢抗争的奴性进行了深刻解剖,可谓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牛,是可以在乡下“天天看见”的动物;孩子们逗牛取乐,也是常见的;“长工告诉我的话”也颇见俚俗,而且不一定具有科学道理。文章取材,不可谓不小。然而,“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意远”。牛的形象,显然是旧中国一切奴性十足、愚昧麻木的人们的象征;作者通过牛的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剖析了被欺侮被奴役者失去自由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从而启发人们,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不要夸大了他人的力量,灭尽了自己的威风,应该正视现实,勇敢斗争,展示“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巨大威力,摆脱不幸的命运,争得生命的自由。 取材虽细小,主旨却宏大;语言颇浅近,意义却深远。 写作思路 开头: ??1.梗概复述。 ?2.引出论点。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两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喻证法、反证法等。 ??3.可以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结尾: ??1.照应开头,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读小小说《小站歌声》,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赏析短文(14分)。 1、谎言背后的美丽 ——赏析《小站歌声》人物形象 2、真爱如歌——赏析《小站歌声》主题思想 真爱如歌——赏析《小站歌声》主题思想 《小站歌声》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这是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爱,这种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深沉的爱,是人间之真爱。 学生们深深地爱着苗老师,他们将这种爱化作了对老师真心的祝福。苗老师要离开小山村,也许以后再也见不得她了,可是孩子们“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能用一串串泪水表达着心中的不舍,在夜深人静时来为苗老师送别,追着列车为苗老师唱《好人一生平安》。 苗老师更爱她的学生,只是她把这份爱编织成一份美丽的谎言,在人生之火即将熄灭之时,她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不让她爱着的四十多个孩子为她难过。她宁愿活在孩子们的祝福之中,也不愿告诉他们自己就要离开人世。这是一个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这种爱如同动听的歌声,久久回荡读者心中。 谎言背后的美丽 --《小站歌声》人物形象赏析 一位站在谎言背后被病痛折磨而又富于爱心令人敬爱的乡村女教师,在小站歌声的拳拳祝福中,显得凄美动人。 她甘于贫困,乐于奉献。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她甘愿来到远离县城、偏僻贫穷的小山村任教,将自己的美丽深深印在山村孩子的心中。直到积劳成疾,患了白血病,也只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还只想把自己快乐奉献给山村,任何悲伤也不留下。这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怎不令人泪下! 她用爱呵护着孩子们幼小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