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技巧—七年级阅读技巧—七年级
阅读技巧一
紧扣文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要扣住其主要特点,具体方法有:
1.找六要素。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物+事件”的形式进行表述。如莫怀戚《散步》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并解决分歧的事。
2.提关键句。即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总结句等关键性的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拓展标题。即结合文章的内容把标题拓展成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郭超人的《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了王富洲等几名登山队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4.合并段意。先写出文章中的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再把这些段落大意进行综合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技巧二
深入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篇文章,作者总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是无比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呢?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杨绛的《老王》最后提到的“愧怍之情”。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联系主旨来理解。
2.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态度。
词句色彩主要指文中词句的感情色彩,这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往往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凭借。
3.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有时也能帮助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或相似、相关、相反的情感。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阅读技巧三
结合概念,判定文章的记叙顺序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不是字词的随意堆砌,而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阅读记叙文,要学会判断四种顺叙并理解其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作用是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分明、印象深刻。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按顺叙来写的。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按倒叙来写的。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与主题相关的事。作用是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插入了万芳与“我”的情谊。
4.补叙:就是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是补充交代故事情节,让情节更完整,让人不会产生怀疑。如马及时的《王几何》最后补叙王玉琳是父亲马仁海的马根儿朋友。
阅读技巧四
总管全文,寻找文章的记叙线索
文章的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的线索主要有以下类型:
1.以人物为线索。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以“邓稼先”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以“课前—课上—下课”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4.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以“对蔡老师的回忆、依恋、思念”为线索。
5.以时空为线索。如郭超人的《登上地球之巅》。
线索的作用就是贯穿全文,把文章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那么,怎样寻找文章的线索呢?
1.看文章懂得标题。如张之路的额《羚羊木雕》,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2.查找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或物。
3.注意议论抒情句及表示时间和空间变换的词语。
阅读技巧五
分清类型,了解人称极其作用
人称是作者写文章时的叙述角度。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阅读记叙文,要了解这三种人称极其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用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惹怒我形象及性格特征,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事件。使用第二人称的文章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抒情和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作用:显得客观,不受时空的限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