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

浅议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 浅议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 民以食为天、以地为生。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了步伐,以征占土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城市扩展渐入高潮,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有些农民甚至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变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尽快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现行土地补偿机制的弊端 ㈠土地补偿安置费用缺乏科学性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用为该土地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费为4至6倍,如果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这种“产值倍数法”测算办法明显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现在的城郊农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土地产出价值完全不能以普通的粮食或蔬菜价值作比,以传统农业产值为依据的土地征用价格必然是偏低的,其标准严重脱离了实际。同时,此标准并未包含土地的增值部分,农地一经征用,其用途改变所带来的地价抬升未被列入补偿标准之中,农民被征用土地未得到应有的价值补偿。 ㈡土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 ??一是土地补偿费用低,农民收益少。现行法律规定的征地补偿费标准是按产值倍数的方法计算,法律规定为高限产值的16倍,最高不超过30倍,按亩产1000元计算,补偿费最高为3万元/亩。即使按最高标准,也远不能补偿农民失地后创业、安置等费用。 ??二是土地补偿的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一些地方政府把土地当作第二财政,用牺牲农民土地的办法来支持政府的开支,截留、挪用、拖欠补偿费等现象十分严重。其次,征地程序缺乏透明度,征地方式简单粗暴。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工作要有公告程序,给予农民知情权和参与权。但不少地方征用土地不能做到公开透明,不注意听取农民的意见,不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只强调征地具有强制性,方式简单粗暴。第三,征地补偿安置补助费的分配缺乏具体细则,造成各地对征地安置补偿费分配比较混乱。比如在分配比例上不明确,有的全额到户、有的部分留村,留村的比例又各有不同;另外在发放时间和发放对象上也很不具体,缺乏实际操作性。 ??三是土地补偿的配套设施滞后,安置办法单一,难以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目前的征地补偿,多数是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偿费,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由于农民自身条件所限,失地后很容易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困境。加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失地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进城后,也难以享受城里人的低保政策。 二、建立土地补偿机制需把握的原则 ??㈠坚持以市场机制为指导,是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支撑点。失地农民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土地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因而对土地的征用和补偿理应由市场来进行,现行的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与补偿,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配给制。土地被政府等征地主体以较低价格拿走,土地的市场价值和财富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随着市场价值的提升应成为农民的一大财富。在很多国家,法律给予被征地者的补偿已超过土地的市场价值,这既有利于保证被征地者原有的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㈡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是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出发点。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决定了我们应该让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效益。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提供廉价劳动力、低价农产品、低偿土地等方面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出了的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好处,相反,在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化向前推进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初始阶段,正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进入城市就业,但是就业风险和预期收入的不确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要全面实现小康,就应该让农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凭籍土地资本尽快富裕起来。 ㈢坚持以农为本,是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立足点。失地农民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和农民的社会地位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被无意或有意模糊化,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曲解为政府所有、国家所有。这种土地产权的模糊和错位,是农民土地权益容易遭到侵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