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第十章.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第十章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⒈神经元基本结构:①胞体(物质合成部位,代谢中心)②突起(树突,轴突)③轴丘(始段,突触小体)。⒉神经元的四个功能部位:①胞体和树突膜上的受体部位②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始段③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神经纤维④释放神经递质的部位:神经末梢。⒊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刺激②整合信息③传递信息④内分泌功能,指下丘脑某些神经元⒋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功能是传导兴奋,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叫神经冲动⒌影响冲动传导速度的因素①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6×直径。②髓鞘的厚度。轴索占总直径的最适宜的比例为0.6。⒍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使传导速度加快;相反,温度降低则传导速度减慢,当降至0℃以下则发生传导阻滞,临床上据此进行局部低温麻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4方面,重点)①生理功能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的分类:①根据电生理学特性(主要根据传导速度和后电位差异)分类:A、B、C三类(见表1)②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Ⅰ、Ⅱ、Ⅲ、Ⅳ四类(见表2)⒑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根据流动方向的不同,将轴浆运输分为两类:①顺向轴浆运输②逆向轴浆运输⒒神经的营养作用:(1)概念:神经通过末梢经常释放一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变化。(2)实验证据:①运动神经切断后,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萎缩;②脊髓灰质炎(二)神经胶质细胞12.分布⑴中枢①星形胶质细胞②少突胶质细胞③小胶质细胞⑵周围①施万细胞②卫星细胞⒔神经胶质细胞特征①.有突起,但无树、轴之分②相邻细胞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以缝隙连接相连③.随细胞外k+浓度改变而改变膜电位,不产生AP⒕神经胶质细胞功能:①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为神经元的发育与结构提供一定的支架,起连接和支撑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具有分裂能力,神经元受损时可大量增生填充缺损。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a.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b.产生神经营养性因子,维持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并保持其功能的完整突触传递⒈经典的突触传递的微细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⒉突触的分类⑴按神经元接触部位的不同分为①轴突-树突式突触②轴突-胞体式突触③轴突-轴突式突触⑵按对突触后神经元效应的不同①兴奋性突触②抑制性突触另外,在中枢存在大量的局部神经元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因而还存在多种突触传递。⒊突触传递的过程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②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③Ca2+内流( Ca2+内流量决定于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时程)④Ca2+进入前膜,促进突触小泡与前膜接触、融合和胞裂,最终导致递质释放⑤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改变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后膜膜电位变化,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传递是一个电 -化学 -电的过程。4.兴奋传递其他方式:①非定向突触传递②电突触传递5.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引起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①特征: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升高 ②产生机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当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提高突触后膜对Na+、K+的通透性(Na+内流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局部去极化,产生EPSP。 ③作用: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①特征: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下降。 ②产生机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当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提高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③作用: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6.EPSP、IPSP具有局部电位的特点: ①电紧张性扩布 ②等级性电位,即其大小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③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总和▲EPSP与IPSP主要异同点的比较????(重点)EPSPIPSP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递质兴奋性抑制性突触兴奋性抑制性后膜离子通透性Na+↑↑、K+↑Cl-↑后膜电位去极化超极化作用突触后神经元易产生AP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AP7.神经递质的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是化学传递的物质基础。8.递质的鉴定: ①突出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并能合成该递质。 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末稍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③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 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 ⑤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