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doc

[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

专题二课程文本: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 主持人:方智范 参加讨论的专家老师:方智范、李亮、赵苹 一、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方) 要点: 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在此基础上,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成为阅读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但同时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2.阅读目标中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阅读中有丰富的情感和思维活动,阅读与学生兴趣爱好和文化选择相关,文本也对学生发挥引导作用。 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课标把语文课程定义为实践性课程,提出培养语文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应打破脱离阅读实践、追求学科知识系统化的思路,促成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阅读能力。 二、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李) 要点: 1.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对话 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身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5.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逐步学会关注单元主题、前后课文的联系、导读提示、课后习题等方面的因素,提高对话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 三、怎样理解阅读能力的综合性特点?(方) 要点: 1.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理性的方式只体现了人与事物的一种关系,而忽略了世界向我们展现的更多可能性,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 2.理性分析也离不开感性 真正的理性是并不脱离感性的。而不是脱离感性的抽象(“稀薄的抽象”)。然而,知性分析形成阅读教学的套路,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思路是词、句、段、篇。 3.感性与理性统一,体现了阅读能力的综合性 分析与综合无法彼此孤立地存在,局部分析以整体感知为前提,最终达到整体领悟和把握。可以归纳为“整体—局部—整体”。 4.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应该统一 阅读能力的综合性,还表现在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建立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即与理解性阅读统一起来,两者不是对立或取代的关系。因此对阅读的评价也是综合考察两个方面。 四、怎样理解课标关于阅读方法技能的目标?(赵) 要点: 1.朗读与默读要相辅相成 朗读要强调自然,注意不同年段的侧重点。要重视默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2.略读与浏览的联系与区别 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知大意,但浏览重在获取需要的信息,是现代公民迫切需要的重要阅读方法。 3.要大力提倡诵读 诵读有利于积累,抒情诗文和文言文尤其适合诵读作为诵读的材料。诵读与背诵的关系。 五、怎样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赵) 要点 1.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 2.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 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感知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对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总和的反映,它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而在感知基础上进入的理解,也始终伴随着对文本的具体感受,相应的情感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 3.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不是追求抽象的理性结论,而是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及对文章某一方面的特别感受和体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求能结合课文语句所描述的内容和情境来实现。过去的提法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现改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有一定区别,而且“思想感情”的外延比“中心思想”大得多。 4.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 5.关于质疑、合作、探究 强调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质疑、合作、探究,是把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引向深入的标志,最后得以在群体阅读的条件下,师生相互促进,共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水平。 六、课标对实用性文章阅读的教学有哪些要求?(李) 要点: 1.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