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
刘献君 房保俊
摘要: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高等教育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其规律的考察可以发现,政治意识形态是决定因素;历史传承是路径选择;社会需求是直接诱因;由被动模仿到自觉探求是发展轨迹。正是在一系列高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令世人瞩目。今天,我们提出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创新是重要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从历史中寻求智慧,鉴古以知今,体现高等教育强国理念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近代中国 高等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强国
自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以来,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已百年有余,就时间而言,可谓久已,但是对于一个从零开始,同时背负千年传统文化与思维包袱的新制度发展而言,其实是相当短暂的,若再与欧洲千年发展的经验相比较,这段时间只能归之于过渡时期。通过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诞生于风雨飘摇之清末、成长于政权更迭之民国的近代高等教育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表现在大学的发展上,除老牌的北大外,还形成了中大、清华、协和、武大、浙大等一系列名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何以能够在不甚理想的环境中取得如此成就,外部原因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政府扶持等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支撑与引领,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不是理念作用于实践的产物。
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历史回顾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着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情境和路径,这一方面由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自晚清洋务教育,是从发展军事和工业的实际功利出发、主要由政府推动,具有浓厚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背景;另一方面,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30年代又面临抗战救亡的紧迫压力,自由主义的教育精神逐渐为国家主义、权威主义所挤压。与欧美相比较,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本质上是在一个反传统与否定过去的循环之中,而非立基于经验的传承。它不是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而是在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急剧变革等外在因素,高等教育理念的频繁转换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突出特点。
纵观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之路。从1898年到1949年,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98年到1911年,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转换,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虽依旧根深蒂固,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已开始逐渐萌发。第二个阶段从1912年到1927年,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导致民国前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由放任,从高等教育理念看,这一时期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第三个阶段是从1928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高等教育理念烙上了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开始日趋保守。
总体来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理念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虽历经多次变迁,但从理念的形成机制看,无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理念的概括和阐释,对大学发展历程和大学观发展的反思与提炼;二是新型理念的生成和提出,是现实社会各种思潮在教育发展中的反应与借鉴。从高等教育理念的内涵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二是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将以理念变迁的时间为经度、内涵为纬度、形成机制为线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理念进行一个历史梳理。下文中,前三个理念回答的是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后三个理念则回答高等教育应当如何发展。
1.忠孝为本,经世致用
清末,中国高等教育在外力撞击和内力驱动下走上了变革之路,引进西方大学制度。这一时期以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等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大学开始建立。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开始实施新学制,新学制从形式上看效仿日本,但究其实质,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就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来讲,仍是培养能够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卫道之士,使其自觉地遵守圣教之伦纪,既无离经叛道之言,又无犯上作乱之事。诚如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在《重订学堂章程折》中所言:“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捭学生心术壹归于存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1】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既有物理、法律、化学、理财等现代西方课程,但经学、史学、掌故等旧式课程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丝毫没有放松。从毕业生的出路来讲,学校奖励毕业生对其出身的作用与科举无异,如高等学堂毕业生为举人,可授内阁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