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胡同不是美国
舆情参考与监控
——老外也来搅合宣武拆迁了
北京胡同不是美国“去贫化”贫民窟 稿源: 新华网
最近以来,国内外、民间、官方非常关注书名为《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中文版《再会,老北京》在中国的首发。作者美国人迈克尔·麦尔 (Michael Meyer)在北京宣武区杨梅竹居住了十年。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媒体上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得多个写作奖项,其中包括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怀廷奖(Whiting)和洛克菲勒·白拉及尔奖(Rockefeller Bellagio)此度中文版发行,北京行日程为5月8日晚在北京大学讲座,5月9日晚在北京单向街讲座;5月11日下午在上海与阮义三对谈;5月12日下午,在杭州枫林晚书店讲座;5月13日晚在上海同济大学讲座。
图片1说明:国外出版发行英文原著《老北京最后的日子》
原著副标题:生活纪实:大城市的转型——即将消失的“后街”(图片翻译老彭)
??
图片2说明:2013年5月出版的中文版《再会,老北京》
?
??? 照片3说明:作者近期在北京接受《京华时报》专访
美国作家眼里北京胡同:想拆与怕拆之间
2013年06月03日?11:02??新华社记者杨天
“想拆”与“怕拆”之间
—一个美国作家眼里的北京胡同
“胡同当然应该被保留,特别是在眼下,剩下的已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但是我也觉得,不管它是多么独特的存在,也没有人必须在其中艰难地生活。我们还是应该区分那里的居民生活和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
北京前门大栅栏,美国人迈克尔·麦尔2005年搬进这里的一条胡同。
在没有淋浴、卫生间、空调和网络的四合院,吃隔壁大娘包的饺子,喝燕京啤酒(5.97,-0.04,-0.67%),读《北京晚报》,和光着膀子的男人、随地吐痰的女人们聊天,在炭儿胡同小学教孩子们英语,看到“无形巨手”在四合院的围墙外侧画下的一个个“拆”字??自称“胡同串子”的迈克尔体味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作为美国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人物,他将自己在北京胡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转型中的北京的思考写进自己的第一本书中。近日,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再会,老北京》在国内出版。
迈克尔·麦尔曾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知名媒体撰文,并曾获得包括古根海姆奖、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怀廷奖等在内的多个写作奖项。
《江城》和《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当年曾和迈克尔·麦尔一起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在他眼中,“两年来,迈克尔·麦尔在北京的胡同里生活、教书;在当今的英语写作圈,没有人比他更懂这个世界。”
在迈克尔眼里,“变化”是北京唯一不变的主题。他曾在北京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书:再现古都。某天晚上,不知是谁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对于路人而言,这两个口号都可以是正确的,北京又处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与重生的循环之中。被改掉的横幅在几小时内就被扯了下来,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北京人不需要读它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们每天都身处其中。”迈克尔在书中写道。
理解的同时,这样的变化让他难掩惆怅,“老房子消失了,胡同也不见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随之悄然逝去。”
为此,他采访了许多学者、胡同保护者、开发商,搜寻北京旧区改造的历史,并考察了河内、丽江、老挝、巴黎等地的旧城改造,试图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找到可行的办法。
近日,身在大洋彼岸的迈克尔·麦尔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住进胡同
1997年,在中国四川小城内江教了两年英语后,迈克尔第一次来到北京。
“我喜欢当时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步伐。你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也可以在冰天雪地的时候随处溜冰,晚上还可以坐在露天品尝独特的北京小吃。”迈克尔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但他很快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化和翻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条条胡同逐渐被大型购物超市、高层公寓楼和宽阔的道路所取代,那些代表城市历史,留在老北京们心目中的地标正在逐渐地消失。”
“我想写一写这个城市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迈克尔为此采访了倡议保护天津老街的冯骥才和台湾眷村的保护者—台湾大学建筑系教授夏铸九。这两次采访让他开始思考,北京的胡同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蕴藏。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上海市域铁路地下管线及障碍物调查探测规范.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财务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高中英语新教材北师大版(2019)必修三教案+Unit+8+Green+Living+Viewing+Workshop+Solar+Energy.doc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T.pptx
- 胰岛素泵操作SOP.docx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D-Z-T 0187-2016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小城镇建设)论文.doc
- Unit1ReadingandThinking教案--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三册 Unit 8 Green Living Viewing Workshop Solar Energy 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