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教案竹林故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竹林的故事教案竹林故事教案

《竹林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1.了解废名和废名的作品。 2.分析本文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与艺术上的诗化表现。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废名,原名冯文柄;冲淡、质朴的笔调;注重抒情;小说“散文化”;意境美。   2.内容提示   《竹林的故事》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似乎很难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用简洁而空灵的语言替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却又始终透露着淡淡的忧伤。它只能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慢慢地溶入这个诗一般的境界。   作品主要写河边竹林旁一户人家,父母和三姑娘以打鱼、种菜过日子,怡然自得,其乐融融。后来父亲去世,三姑娘和母亲仍以卖菜为生。三姑娘内心纯洁无暇,自然优美,即使是卖菜的商品交换,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丝毫不沾染金钱气息。   《竹林的故事》体现了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用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描写了优美的意境和童心未泯的人物,情、景、意的水乳交融,清清淡淡地弥漫着三分的禅意和平凡人物的美丽心境。 三、作者生平   废名,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城关人。1901年11月9日生。祖父原是蔑匠,即制作竹器(包括家具)的手工业工人;父亲是读书人,以教书为业;两个叔父经营商业(开布店)。当时冯家是大家庭,渐渐置了一些田产,盖了新屋,是小康之家。废名兄弟三人,都是读书人,都是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后来也都是小学教师。废名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幼时在家乡私塾里就读,十五岁离家到省城武昌上中学、上师范、当教师;1922年21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学系;1927年张作霖入北京,改北京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废名因此离开北大一年多,先是在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卜居于西山正黄旗的村舍里,到北大恢复开学时回校继续在英文学系读书,至1929年毕业,后来在北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教散文习作和现代文艺。这样直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全面抗战开始,废名毅然离开故都,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南归,于1937年冬回到故乡黄梅避难。起先住在县城里的家中,后因日本侵略军逼近,举家迁至乡间。1938年夏,县城沦陷。1939年秋,至金家寨小学任教师,教国语和自然。1940年春开办初级中学,改任中学教师,教英语。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自西南迁回北平,废名于1946年秋离故乡重新任教于北大中文系,任副教授、教授,讲授《论语》、《孟子》、陶渊明、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1952年,由北大调至东北人民大学(即吉林大学)任教授,讲授鲁迅、杜甫、美学等课程。1967年9月,病逝于长春。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废名在北大求学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是写小说,也写新诗、散文,还曾创作翻译外国的作品和评论,发表于《努力周报》、《语丝》、《骆驼草》等刊物。其小说结集出版者有:《竹林的故事》(北京新潮社,1925),《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枣》(开明书店,1931),《桥》(开明书店,1932),《莫须有先生传》(开明书店,1932);《桥》之计划,本为上下两部,1932年出版者为上部,下部只写出数章,在《新月》、《学文》、《文学杂志》上发表,因抗日战争发生,没有写下去。抗日战争时期,除写了几篇短文外,没有进行文学创作。1947年《文学杂志》复刊,写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在这个刊物上连载,所写的都是战时在黄梅乡间避难和教书的事,共发表了十七章,全书未写完。废名的新诗和散文,散见于报刊,作者自己没有集印过。其理论著作,30年代有《谈新诗》十二章,为在北大教现代文艺之讲义;40年代续写《谈新诗》四章;50和60年代有《跟青年谈鲁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鲁迅研究》、《杜甫研究》、《美学讲义》、《新民歌讲稿》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的影子。废名曾评价自己的写作表现手法“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 他的文学创作在文体、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前卫意识及个性化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2.重点作品 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莫须有先生传》是以作者西山卜居这一段现实生活为蓝本的自传体作品,除了“莫须有”的名字以外,其他都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是自传式的小说。如果说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