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文 12 白色旅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白色旅馆》中的后现代特征 杨 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9) 摘要: 《白色旅馆》是英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D.M.托马斯 关键词:《白色旅馆》;元小说;反体裁;戏仿 作者简介: 杨春(1968- ),女,硕士,湖南长沙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资助项目 On the postmodernis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hite Hotel Yang Chun (English Department, 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s , Beijing 100089. China ) The white House is regarded as a typical postmodernist novel by British writer and poet D M Thomas. Based on the tragic life of Lisa Erdman, a patient of Freud’s, D M Thomas probes into such universal themes as love, death and humanity in the novel in the form of history, day dream , case-history and poetry. The present essay tries to discuss the postmodernis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hite Hotel from the aspect of metafiction, anti-genre and paro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一、引言 《白色旅馆》是英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D.M.托马斯的代表作,出版当年即获”和 “布克奖提名。[1]小说以主人公丽莎悲剧性的人生轨迹为基线,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集历史、幻想、病历、诗歌为一体,探讨了爱、死亡、人性等永恒主题。后现代性是这部奇书的典型特征,《白色旅馆》中译者袁洪庚教授曾评价该书:“是一部表现后现代主义语言技巧的实验小说”,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2]本文拟从该小说的元小说形式;反体裁写作模式;戏仿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入地解读小说所体现的后现代特征。 二、元小说 狭义的元小说是指关于小说的小说,即作者采用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或反省手法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在阅读交流语境中存在着三对主体对称:现实物理时空中的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对称;文本语义空间中叙述者与受述者通过叙事话语对称阅读虚拟地进入的想象性时空中;读者的观察视角与叙述所创造出来的主体性存在者的“现实”视角对称。[3] 元小说通过故意暴露文本的虚构性,从而彻底自觉地将真实作者的现实性存在引入了小说虚构的叙事话语,使得“真实”与“虚构”两种时空关系共存于阅读过程中,通过利用常规阅读对于不同时空位置上不同对称主体之间分辨的模糊性,给阅读带来困惑与惊奇,从而产生悬念,到达特定的艺术效果。在小说《白色旅馆》中,托马斯巧妙地运用了元小说叙述策略,使小说文本呈现出多元、开放、不确定性等后现代特征,从而为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构建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留下了解读的“空白”。 首先,在小说的开篇,作者托马斯……弗洛伊德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完全是虚构的。我的确是根据人所共知的弗洛伊德生平中一些真实事件构思这个人物的,有时也从他的著作和信件中引用几段原文。“序曲”中的信件以及所有与精神分析有关的段落(包括第三部分,那是以文学形式展示的一个弗洛伊德的病例),并非皆是以史实为依据写成的。这类病史首先是精美的文学作品,不熟悉这类生活中的真实病例的读者可参见企鹅版《弗洛伊德文库》第三、第八、第九和第十卷(企鹅丛书,1974—1979)[1] 在这段呈述里,托马斯托马斯……,那就是我的一个女儿突然去世了”时,文本中立刻出现原作者注:“1920年1月25日弗洛伊德的次女索菲在汉堡去世,终年26岁,留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只有13个月。”当小说叙述者“我”即小说中虚构的弗洛伊德提到在医生的帮助下,安娜即丽莎正在学会原谅自己的母亲,并“由此出发,她也(深切地)原谅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时,文本中又出现一段原作者的注释:“弗洛伊德在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