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本问答题答案课本答题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本问答题答案课本答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问答题及答案 ?第1课   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   提示:(1)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主观条件: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   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同意。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2)不同意。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3、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4、科举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结合课文关于科举制的作用谈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为恭顺的奴仆。还可以谈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当然,读书做官,能造福民众,应该肯定。   5、隋运河经过了今天的哪些省(市)?   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第2课   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提示:一方面要注意这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能,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2、从唐太宗用人纳谏,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1)是否能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2)要能容人,要善于接受批评意见;(3)应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3、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途径,扩大了选才的范围,能达到有效笼络士人的目的。但其毕竟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统治者笼络吸收人才上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维护自己的统治。   4、什么是“贞观之治”?它是怎样出现的?   提示:(1)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2)原因:隋末农民战争的打击,使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唐太宗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继续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大力精简机构,强化中央权利;晚生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5、材料分析:(题目略)   提示:(1)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的人;(2)德才兼备应是任何时期的用人标准,我们今天用人也应该注意德才兼备才识真正的“才”。   6、表格:(题目略)   ?帝王   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加强   集权   称皇帝   设“三公”   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剥削列喉爵位   三省六部   增加宰相   精简机构   统一   思想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完善科举   大兴教育   第3课   1、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是无字碑?   提示:(1)结合武则天一生曲折的经历,说明碑文如何撰写写成了难题,于是只好立无字碑。(2)武则天的是非功过,生前世人争论不休,死后也难以盖棺定论。于是只好立无字碑,任凭后人去评说。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用人有何相同点?   提示:励精图治,选贤任能,革新政治。(再结合2、3课相关史实,一一具体说明)   3、材料分析:(题目略)   提示:(1)姚崇为官善于应变,宋璟善于守法。姚宋两人执政都能忠心辅佐玄宗,做到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2)治国安邦就应该选姚崇、宋璟这样的有才之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4、为武则天写碑文。   提示:(1)生平(2)政绩;(3)历史局限性。(碑文实则考察对武则天的评价,应注意一分为二的观点)   第4课   1、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颉利可汗,而优待他?   提示:根据颉利屡次骚扰侵袭唐朝的行径,完全有杀的理由。但在颉利认罪服罪的前提下,给他以适当的优待,有利于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