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个人事迹.doc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个人事迹

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个人事迹 苍穹之下,高原之上,“圣城”拉萨的阳光亮丽张扬。 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善允习惯性地站在办公室窗前极目远方。从海拔二三十米的辽东小镇,到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他实现了事业境界的跨越与精神世界的提升。 站在世界最高处,争创工作第一流 1989年7月,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毕业生宋善允,留校任教,一年后,被抽调到国家气象局,此后,在行政岗位上工作了15年。后来,又到福建气象部门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从福建回来后,又转到技术岗位、业务岗位上去,在中央气象台面向全国做业务服务的有关管理、发展工作。 2007年4月,因为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短时间内调离岗位,国家气象局组织部门决定派宋善允入藏主持气象工作。 “站在世界最高处,争创工作第一流。”宋善允入藏伊始,便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而“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已然成为西藏气象人的精神坐标。 2009年5月下旬,受孟加拉湾热带风暴“艾拉”影响,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出现了特大暴雨天气,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宋善允与预报人员一起战斗在业务第一线,严密关注着天气变化情况,先后指导、签发蓝色、橙色暴雨(雪)预警信号,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防汛抗灾提供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同年夏季,西藏出现2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全区51万余亩农田受旱,林芝地区还发生了森林火灾。灾情发生后,宋善允指挥相关部门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旱情消息。自治区政府根据气象部门预报立即启动了三级抗旱应急响应,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段在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成功实施了多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为扑灭森林火灾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人说,‘能在西藏住下来就是贡献’。然而,我们高原气象人没有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并且踏踏实实地干着。”宋善允说,因为“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的高原气象人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每个人的骨子里,成为一种永续流传的财富。 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气象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但直到上世纪中叶,西藏的气象科学还是一片空白,宋善允和西藏气象人因此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西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受灾区,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高影响区。开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对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7月9日至10日,宋善允带着自治区气象局12名青年团员进行了一次野外气象考察工作。“从达孜的羌村出发,徒步翻越海拔5365米的各嘎拉山,再到山南扎囊县聂果村,虽然只有40多公里的路程,却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在野外观测与在观测场上观测的不同。”参加考察的同志由衷地感慨道。 在西藏短短四年多时间里,宋善允几乎跑遍了西藏的沟沟坎坎,74个县他去了72个,进行业务检查、工作指导、规划调研、安装自动气象站、考察气候概况……他说:“气象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搞气象,特别是在西藏这样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一定要实地走走看看。”正是这种实干精神,让他在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决策中有了更翔实、更富有成效的举措。 “为气象工作者争了光” 对于宋善允来说,在西藏工作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服务于某些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和涉及国家的国际形象等活动的气象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将登顶珠峰,准确的登山气象保障服务,对西藏气象部门是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宋善允知道,由于高原天气的不确定性和观测资料的缺乏,准确预报登山关键区域的地面大风是一大难题,而奥运圣火登顶珠峰必须百分之百成功。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说,奥运火炬在珠峰的传递,有三支队伍非常重要,一是登山队,二是气象保障队,三是电视直播队。登得上去,又能下得来,气象说了算。 2008年3月24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奥运。这一天,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隆重举行。也在这一天,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出征动员会在中央气象台隆重举行,20余名气象工作者将在珠峰大本营为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保驾护航。 在动员会上,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队长宋善允发出庄严的誓词,将全力以赴,确保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 面临珠峰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缺乏、地形复杂、从未做过珠峰天气预报、珠峰大本营电力通信和生活条件相当差等困难和挑战,圣火珠峰传递气象保障队在宋善允的带领下,发扬“缺氧气不缺志气,身在世界最高处,气象工作创一流”的精神,准确作出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5日,奥运火炬在珠峰上点燃,能够如此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宋善允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胡家燕称赞道:“三分在人,七分在天,气象人把住了天。”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