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歌舞音乐课件2歌舞音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歌舞音乐课件2歌舞音乐课件

歌舞音乐 概述 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特点: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远古的舞蹈   早期的舞蹈,内容都是图腾崇拜的巫神文化的形式.在我国历史文物和古代石刻壁画中,生动刻画着几千年前的歌舞音乐形象. 歌舞音乐的发展 奴隶社会时期的歌舞 从已发掘出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可知,在公元前11世纪,民间舞蹈已成为供奴隶主贵族享乐的表演艺术。 春秋、战国时代:古代《诗经》《楚辞》《吕氏春秋》和《论语》《后汉书》对歌舞的描述。傩舞在这一时期已经存在。 封建社会时期的歌舞 秦汉以后,由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多,西凉、天竺、高丽、高昌等周边民族纷纷到汉王朝奉献歌舞,很大地促进了歌舞音乐的发展。 汉代以后,歌舞逐渐进入了宫廷和上流社会,在当时的音乐文化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龙舞、狮子舞、高跷、剑舞、绸舞等至今仍然普遍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在汉代百戏中已经出现。 唐以后,民间舞蹈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在春节、灯节上的主要娱乐活动形式。 宋至明清,歌舞音乐在音乐文化生活中的主流地位逐渐被新兴的戏曲所取代,但在民间,歌舞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仍在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歌舞音乐的特点 1、民歌的歌唱性、旋律性与舞蹈的节奏性和动作性的统一。多采用民间小调,结合歌舞的特点发展而成。北方矫健豪放,南方抒情柔美。 2、器乐伴奏是歌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锣鼓伴奏在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3、节奏丰富,富于变化。 歌舞艺术的分类 歌舞(以声乐、舞蹈为主)-载歌载舞、歌舞相间 乐舞(器乐、舞蹈为主)-边奏边舞、乐队伴奏 歌舞小戏—综合性舞蹈艺术,如二人转、二人台等 汉族歌舞 北方   秧歌     二人转        二人台 南方   花 灯     采 茶        花 鼓 秧歌 秧歌,流行于北方汉族地区。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和古代农神祭祀祈求丰收有关,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武术、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成。多在春节前后进行表演。 音乐上分为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三部分。 从表演形式上大体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等。从地域上分为东北、山东、河北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开朗、奔放;河北秧歌诙谐、细致;陕北秧歌淳朴、刚健;山东秧歌粗犷、有力,音乐上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欣赏秧歌音乐:河北小放牛,陕北秧歌调 二人转 二人台   “二人台” 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民间歌舞艺术。 表演形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旦手拿绸绢或撒扇,丑拿小镲或撒扇进行表演。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武戏《打金钱》和以唱为主的《走西口》是重要曲目。二人台艺人有这样一种说法:红不红要看金钱打得怎样,好不好要看《西口》走得如何。 音乐特点:多滑音,颤音及大跳音程;速度由快而慢。常用伴奏乐器:笛子等。 花 灯 流传地域:西南地区云贵川和湖南等省份。 表演形式有三种:1)灯舞。一般为两个人,最早的表演形式。表演者男的手持精美的折扇,女的拿花手帕,载歌载舞。2)集体歌舞。表演者人数众多,众人手持同样道具(或彩灯),边歌边舞。走出各种队型。3)小型歌舞。男女二三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小歌舞,内容是劳动或爱情生活等。和秧歌的大场、小场类似。 音乐特点:在吸收各地的山歌、小调的基础上,歌剧歌舞的需要加以改编、发展而成的。结构短小,曲调非常流畅,节奏鲜明,律动感强,情绪活泼,歌唱时主要用丝竹乐器,舞蹈时主要用打击乐器。(常用的曲调有十大姐、螃蟹调等) 云南花灯是云南最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之一。它易学易演,是雅俗共赏的民间娱乐舞蹈。 云南花灯典型的表演特点是要“歪”,与大秧歌的“扭”有相同的内涵,所谓“不崴不成灯”,云南花灯的扭摆姿势,确实让人赏心悦目!(舞蹈螃蟹调欣赏、音乐十大姐学习) 采茶 流行地区:我国东南采茶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渗透传播,逐渐延伸到大半个中国。现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它在明朝就已经出现,到清代得以完善。 表演形式: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或多人(后来发展到),男的手拿钱尺鞭(花棍),模拟扁担、锄头等,女的拿花扇,模拟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载歌载舞,多为模拟茶农从种茶、采茶、炒茶到卖茶的全过程。有时也表演一些与茶无关的小调叫插茶,有时加入演唱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叫“采茶串古”。 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早是歌(茶歌),到载歌载舞的茶灯,到具有简单情节的小戏(采茶戏)。 音乐多为羽调式,歌词分为正采茶(从1到12月演唱),曲调特点抒情、平稳、抒情性强;倒采茶12月到1月演唱,曲调特点欢快、运用大量衬词,富有生活气息。它们的旋律基础都来源于一首江西于都的采茶谣,这首曲调被传播加工,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