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电力与能源补充试题.
中国电力与能源补充试题1.一次能源有煤炭、汽油、柴油、太阳能、水力、风力等( )2.全球能源发展日益呈现出六大特征:结构多元化、开发远程化、配置清洁化、消费电气化、系统智能化、资源金融化( )3.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 )4.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 )5.2012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 )6.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与世界及部分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国家发电量结构中,气电、核电占有较大比重,我国以煤电为主。按同口径数据计算,我为煤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40个百分点。( )7.中国能源面临的重大问题:(一)可持续供应问题、(二)输送和配置问题、(三)发展质量问题( )8.基于大能源观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坚持“五个并举”、突出“一个中心”。( )9.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树立大能源观。大能源观,是指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放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能源问题。( )10.“五个并举”,即: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这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方式 转变的基本路径。( )11.电力在能源中处于中心地位: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12.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可以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安全压力;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总之,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能源发展方式 转变,关键在于电力。( )13.“一特四大”战略:即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气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分布式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14.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在于:实现能源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优化煤电布局,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更好地保障东中部地区的电力和能源供应。( )15.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关键在电力。( )16.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实施“一特四大”战略,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进而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战略转型,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通途。( )17.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关键在于发展特高压,建设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都属于初级阶段。( )18.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电力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直流发电和输配电技术为主导的电网,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都属于初级阶段。( )19.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用发电厂,装机容量为660kW,采用1.6km 110V交流电缆输电,标志着电力成为一种商品。( )20.回顾100多年来电网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电压等级不断提升、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历史。(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大型互联电网;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300~1000MW;建立了1000kV及以上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 )22.2008年12月,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试运行,实现了华北与华中特高压跨区联网。( )23.1989年建成葛洲坝——上海±500kV直流线路,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 )24.截至2014年9月底,中国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电网、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南方电网、西藏电网五个同步电网,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 )25.未来电网的主要特征:以化石能源发电占较大份额,大型骨干电源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采用大容量、低损耗、环境友好的输电方式(如特高压架空输电、超导电缆输电、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等);智能化的电网调度、控制和保护;双向互动的智能化配用电系统等。( )26.与现有电网相比,未来电网的使命将发生重大变化;(1)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输送网络,具有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2)灵活、高效的能源配置和供应系统,建立用户间双向流动,大幅度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3)安全、可靠的智能能源网络,具有极高的供电可靠性,基本排除大面积停电的风险。(4)覆盖城乡的能源、电力、信息的物联网和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多网合一”,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