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郭沫若网上学习导(2004年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沫若网上学习辅导(2004年春) 中央电大文法部 李 平 ? ( 2004年03月04日)   一、关于郭沫若生平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   郭沫若生于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读小学时的撕榜风波,少年时代因重症伤寒而留下的两耳重听的后遗症,以及家庭为他主持的包办婚姻,都对郭沫若的性格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戊戌维新时期,他接触到了新学,梁启超、章太炎等激进的改良主义者的政论文章,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而富国强兵的思想则滋养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期间,他亲历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既给他带来了失望和苦闷,也激发起他不屈的反抗精神。   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与鲁迅一样,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但他沉醉在泰戈尔、海涅、歌德、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并从斯宾诺莎那儿认识了泛神论。1916年开始文学创作,最初的试笔即新诗,并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这一年,郭沫若与日本姑娘安娜的热恋,点燃了他多年来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诗情,后来收在《女神》第三辑中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都是为安娜而作的。如《死的诱惑》等。他后来的《炉中煤》等许多爱国名篇和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等,实际上也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歌颂。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已经在国内的《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的郭沫若,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发现惠特曼诗歌的自由形式更适于表现自己内心的激情,找到了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喷火口和喷火方式,于是,在五四运动的鼓舞下,在1919年下半年和1920年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几乎是一口气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具有独特个性的代表作,并在翻译歌德诗剧《浮士德》过程中,创作了《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等诗剧。   1920年,《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等重要代表作在国内(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陆续发表后,郭沫若开始在文坛上引人注目(《时事新报·学灯》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一起,被称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这些作品后来大多收入他1921年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剧曲诗歌集)。   1921年6月(一说7月),差不多已经疯狂了的郭沫若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一起,发起成立了创造社。1922年创办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1922年在《创造季刊》1卷1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以后的作品(包括《彷徨》十首等)后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   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与日本妻子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比鲁迅回国晚14年,后多次返回日本,鲁迅从此不再回日本),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鲁迅辞官后不再任官职)。1924年4月再赴日本,同年11月回国。1925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这期间创作有《聂嫈》等3部历史剧。1926年弃文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行营秘书长。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七人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与宣传委员会主席,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上海、日本。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参加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并出版有《前茅》、《恢复》两部诗集。   1937年7月下旬,从日本冒死回国的郭沫若立即投入了救亡运动,担任了《救亡日报》社的社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出版有诗集《战声集》。1940年第三厅解散,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主任,创作有《屈原》等6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方面,以郭沫若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战国史剧,以及阳翰笙、欧阳予倩、陈白尘的太平天国史剧等,都体现出当时历史剧普遍具有的影射特点。   1949年后,任文联主席等行政职务,并创作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诗集和《蔡文姬》、《武则天》两部历史剧等。 二、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的背景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he8975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