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第9章-土壤圈-2小时解析
第九章土壤圈 土壤在地球表面所构成的覆盖层称为土壤圈(Pedosphehere)。 土壤圈的规模虽然不能和其它圈层相比,但它对生命乃至人类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略的。 土壤圈三特征 空间上: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接地带; 性质上:土壤圈是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面; 功能上:土壤圈与其它圈层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土壤圈的重点是土壤 土壤是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分布于岩石圈的最表层。 土壤是生物、气候、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 土壤的组成示意图 岩石经化学风化后新生成的矿物; 腐植质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腐植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 FA)和胡敏素(humin, HM)。 土壤剖面 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由俄国著名科学家В.В.道库恰耶夫于19世纪末叶创立 是关于各种外在条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学说。它研究土壤与外在条件之间的发生学联系,揭示土壤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基本观点是: 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是母岩、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②各成土因素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 ③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④成土因素在地表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中国土壤的分布图 二、 土壤的组成 (一) 土壤的固体组成 1)土壤的无机物质 2)土壤的有机物质 (二) 土壤的流体组成 1)土壤的水分 2)土壤的空气 (三) 土壤的不稳定组成-生物群 可以分为土壤植物区系和土壤动物区系: 土壤植物区系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以及高等植物器官(根系)等; 土壤动物区系包括至少有部分生活史是在土壤中度过的所有动物,种类极繁多。 土壤中的生物群(非土壤组成): 作用: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 第九章土壤圈 一、土壤圈和土壤的基本特征 二、土壤的组成 三、土壤剖面和土壤的性质 四、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五、成壤学说与土壤分类 土壤剖面 三、土壤剖面和土壤的性质 土壤层沿垂直方向的切面称为土壤剖面,分层性是土壤剖面最明显的特征 红壤 黄壤 棕壤 褐土 溧灰土 黑土 棕漠土 ?自然土壤剖面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土层,从地表向下为: 腐殖质层(A) A、E、B层合称为土体,是成土作用最为活跃的层次和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层。 枯枝落叶层(O)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土壤剖面的分层方案 母岩层(R) R C B E A O 国际代号 R, 基岩 C, 母质层(风化的基岩) B, 淀积层: 上部淋溶下来的胶体和粘粒为主,土体较坚实。 E, 淋溶层: 色浅,以难淋溶的石英砂等浅色矿物为主。 A, 腐殖质层: 色深,含大量腐殖质、 具有团粒、孔隙等构造。 典型土壤剖面的分层 残积层 半风化层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比重、容重、孔隙度、颜色、温度等。 ??土壤质地 质地表示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也即砂、粉砂和粘粒的相对比例。 根据砂、粉砂和粘粒在土壤中的组合,可以进行土壤质地的分类。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砂、粉砂和粘粒)相互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团聚体,也称土壤自然结构体。 团聚体内部胶结较强,而团聚体之间则沿胶结的弱面相互分开。 土壤结构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新性质,不同的土壤和同一土壤的不同土层中,土壤结构往往各不相同。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既是土壤肥力的因素之一,也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它直接影响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以及粘土矿物形成的化学过程的强度等。 土壤吸收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它大约占进入大气圈顶的太阳辐射能的47%。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土壤胶体性质、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反应三个方面。 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又称土壤反应。土壤酸碱度与H+和OH-的比例数量有关。H+大大超过OH-的土壤呈酸性;而OH-大大超过H+的土壤溶液呈碱性;如果两者浓度相等,土壤呈中性。 中性 第九章土壤圈 一、土壤圈和土壤的基本特征 二、土壤的组成 三、土壤剖面和土壤的性质 四、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五、成壤学说与土壤分类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 四、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因素 通常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离度增加7倍。温度越高,产生腐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9.2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解析.ppt
- 9.1常见的金属材料马小芬解析.ppt
-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1解析.ppt
- 9.2.2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控制解析.ppt
- 9.2.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解析.ppt
-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解析.ppt
-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人教版必修解析.ppt
- 9.2新兴力量的崛起解析.ppt
- 9.3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数解析.ppt
- 9.3.4滑轮与滑轮组解析.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