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人世灭绝的隐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人世灭绝的隐喻

人世兴灭的隐喻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简单比较 马娅 (肇庆学院中文系广东, 52 6 0 62 ) 摘要: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巨著, 两者在许多方面却表现出相近而有别的特征, 如两者都是述兴亡之事, 但前者侧重于毁灭而后者侧重于幻灭; 前者叙述悲剧系沿用西方人格悲剧的套路, 于自灭, 而后者叙述悲剧则直承天盛衰反复周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属于它灭。通过与《百年孤独》的比较, 《红楼梦》折射出了它新的光辉。 关键词: 《百年孤独》; 《红楼梦》; 兴灭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是异军突起的现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代表之作, 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空前绝后的高峰。自然, 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而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伟大作品。但是, 它们对社会、人生命运的关注以及所采用的反映复杂社会生活的方法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可说是天才所见略同。因此, 对这两部作品做一番比较, 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精深的思想, 而且更让我们见出《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所放射出的现代艺术精神的光辉。自然, 这是件极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一、毁灭与幻灭 首先, 这两部作品都表现出相似的取材与相近的主题倾向, 即它们都关注着人世的兴亡这样重大的选题, 通过人世的兴亡盛衰来表达着作者对社会、历史、人生的哲学思索, 反映着作家宏大开阔的心胸。但是, 作为两个伟大的作家, 也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而使他们对人世兴亡盛衰的理解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加西亚· 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这部成名之作, 表达了毁灭的思想; 而曹雪芹则掬一把辛酸之泪, 借《红楼梦》而明示了幻灭的理念。毁灭与幻灭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不同感悟。所谓毁灭, 即如鲁迅先生给悲剧所给予的精辟概括: 将有价值的人生撕毁给人看。即是展示所表现的事物由生成到完全毁掉, 变得荡然无存。它引发起人们对人的悲惨命运的怖栗与震惊。《百年孤独》即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 表现了作家对毁灭识的神话般的感受。故事从表兄妹霍塞·阿卡地奥· 布恩地亚和乌苏拉结婚开始。乌苏拉因为害怕她将像嫁给布恩地亚叔父的姨母一样生个带猪尾巴的孩子, 拒绝与布恩地亚同房。此事遭到了邻居阿吉拉尔的奚落。布恩地亚盛怒之下刺死了阿吉拉尔。从此, 布恩地亚一家一直遭受着阿吉拉尔鬼魂的骚扰。不得已, 他们逃离了该村。几年后, 他们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因为布恩地亚梦见了此地立起了一座城市叫“ 马孔多” , 于是他们落身于此, 自命其村为马孔多。光阴在蕙, 世事沧桑,马孔多形势日盛, 人丁兴旺, 经济繁荣, 引来了政府的官员、外商的投资, 一时马孔多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达到鼎盛。可是好景不长, 工人罢工, 政府血腥镇压, 外商满囊卷钱而去, 马孔多随之一片荒芜凄凉。布恩地亚家族日渐衰落, 人口渐死渐稀。最后在一场四年多的暴风雨的袭击后, 家族中的最后一员—一猪尾儿被蚂蚁吃掉, 整个马孔多也被一场咫风彻底卷去, 永远地在地球上消失了。布恩地亚家族从生到灭, 马孔多由盛到衰到彻底消亡, 不留痕迹, 只给人们留下了神话般的记忆。如果我们把它当作是人类命运的隐喻的话, 《百年孤独》让人不禁为人类自身悲惨的命运而震撼。与《百年孤独》不同, 《红楼梦》则表现了曹雪芹对人世兴亡的幻灭意识。所谓幻灭意识, 即是基于佛教诸法无常的观念对于世间一切形声色相转瞬即逝的彻底看破而产生的超脱之感。万象皆从无中而生, 是谓“ 因空见色” ; 而万象总要化归于无境, 是谓 自色悟空” 。正是基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生生灭灭的此种感悟, 遂使人对世事兴衰、生命祸福寿夭生出悲悯的情怀, 又感悟出超越的解脱。《红楼梦》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长短巨细的复杂纠葛放置于地老天荒的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来展现。“ 因空见色” , 故事从开始几回即借冷子兴之口与林黛玉之眼, 极力渲染了贾府这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富丽荣华、炙手可热、气势非凡。至元妃省亲, 作者对贾府的展示达到了顶点。他们大家的排场、气度,让元妃自己都觉得有些太过。小说的开始对这个繁 色” 世界的铺张夸饰, 展示了世间极致的豪华与绚烂多姿多彩。可是就这么个近百年来声威显赫、家族隆盛的名门望族, 却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一样, 不经多久, 却“ 惚啦啦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 最后是“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 ?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以人情衡论, 贾府的衰亡无论如何总让人觉出悲惨之感, 但小说起止无迹地将故事安置于悠远的历史中, 顿让 人觉得贾府的兴灭亦不过像天空中转瞬飘逝的绚丽云朵, 幻生幻灭, 引人“ 因色悟空” 。《红楼梦》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悲凉, 同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