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生树种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化方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荒漠原生树种人工培育与产业化开发利用示范研究项目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荒漠原生树种人工 培育与产业化开发利用示范研究项目起止时间:2016年~2018年经费预算:60万元主管部门:巴彦淖尔市林业局技术支持:巴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寒旱所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承担单位:乌拉特后旗林业局 国家自然保护区乌拉特后旗管理站联系电话:(0478)8738114填报日期:2015年12月20日实施目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的阴山山脉地处沙漠与戈壁交汇地区,其北麓分布着一些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树种。如蒙古扁桃,种仁含油率40%,是木本油料之一;沙冬青,荒漠地区冬季唯一常绿树种,具有园林观赏价值;酸枣,开花期比较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也是嫁接大红枣的优良砧木。荒漠乡土原生树种耐贫瘠抗寒,雨养旱生,是困难立地条件造林的优选树种,也是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其经济价值,建立核心发展区,带动一批拓展区,实现持续、共享的林业发展理念。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林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对阴山北麓11个乡土原生树种进行了繁育及栽培攻关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播种育苗每亩出苗2~3万株,规模化造林成活率82%以上。这些成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戈壁和石漠生态治理提供了种苗与技术保障。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区域特色为依托,充分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原生树种资源,走产业化道路,从根本上促进荒漠地区的林业建设,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保障民生有效提高当地农牧民收入为目标,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实现荒漠林业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循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蒙古扁桃油料林培育与产业化加工试验”、“沙冬青城市景观林定向培育试验”、“酸枣嫁接大枣经济林栽培试验”三个子项目,引导当地开展原生树种资源产业化尝试,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试点先行,不断总结经验。从种苗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农户推广四个方面联动,以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少2000亩荒漠原生树种造林基地为核心区,由巴彦淖尔市林业局协同乌拉特后旗林业局,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方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集中力量解决原生树种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协同推进,整合统筹务求实效,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荒漠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蒙古扁桃油料林培育与产业化加工试验1、目标:培育200亩蒙古扁桃油用原料林,进行蒙古扁桃种仁榨油试验,开展蒙古扁桃产业化尝试。 2、内容:⑴ 蒙古扁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优良性状人工选优; ⑵ 蒙古扁桃果实采收与晾晒处理; ⑶ 种子机械破壳处理技术;⑷ 种仁机械榨油及营养成份化验;⑸ 蒙古扁桃加工产业化运作。(二)酸枣嫁接大枣及综合加工利用试验1、目标:培育200亩酸枣经济林,其中100亩嫁接大枣,100亩进行丰产培育,在巴彦淖尔市推广酸枣嫁接大枣技术; 2、内容:⑴ 酸枣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⑵ 酸枣嫁接灰枣与壶瓶枣试验;⑶ 酸枣综合加工利用试验。(三)沙冬青城市景观林定向培育1、目标:定向培育园林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绿篱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道路绿化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2、内容:⑴ 园林绿篱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要求多侧枝;⑵ 园林景观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要求树形饱满; ⑶ 道路绿化用沙冬青苗木2000株,要求树形一致;⑷ 通过应用定向培育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需求的园林绿化用沙冬青苗木培育技术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制订沙冬青苗木质量评价指标。三、项目区概况及3个试验原生树种简介1、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于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乌兰哈少嘎查,地处阴山山前冲积扇,南边紧靠乌兰布和沙漠,是典型的荒漠戈壁区域。地下水埋深约30~60米,使用机井灌溉,水质水量均能满足需求。乌拉特后旗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地处北部边陲。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阿拉善盟相邻,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南与杭锦后旗和磴口县相连,全旗土地总面积3675万亩。乌拉特后旗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可分为北部高平原区,中部山区,南部平原区三个自然类型区,低丘、沟谷、盆地、平地、沙川相间分布,地貌类型为荒漠戈壁。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年均降水量138.5毫米,且集中于7~8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35.3℃,年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乌拉特后旗总人口2.42万户、6.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非农业人口3.31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3个苏木、3个镇、50个嘎查村,有3个国有林场、1个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