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教学论概述
教学内容:1.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道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知道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 教学素材:教材与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阶段是否学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导入课程。
1.1 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教育分为两大主题: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发展概况
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发展
1.20世纪50年代末期,IBM的三位热衷于教育的研究人员在IBM650计算机上连接了打字机作为教学。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开端。
2.1959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最先将计算机引入学校。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进行LOGO实验教学,此后,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逐步在美国各地中小学开设。
4.90年代后,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5.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课程内容突破了纯粹讲授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局限,开始关注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在内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6.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
美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部分学校没有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而在数学、科学等课程中介绍有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知识;
一部分学校开设专门的计算机技术课程;
一部分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科学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多门选修课。
英国的信息与交流技术教育
1.1981年英国学校委员会在《实际课程》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体系。
2.1985年,英国皇家督导团在《5~16岁课程》中建议初等学校为儿童提供现代信息技术的经验领域。
3.1988年,信息技术课程开始被列入国家统一课程中。
4.1995年,信息技术课程独立出来。
5.1998年,信息技术课程由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6.1999年,英国政府在《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7.2000年,英国推出第三版国家课程,明确提出把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
英国专家定义的信息与交流技术(ICT)不同于信息技术(IT)。
(1)信息技术是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正确、安全、熟练使用信息与交流技术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信息与交流技术(ICT)是支持教育中的教学、学习和其他一系列活动的信息处理方法、交流方法和技巧。
日本的信息教育
日本政府关注信息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1.1984年发表了“微型计算机教育应用进修课程标准”
2.1985年总结了“关于微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普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方针。
3.1986年,提出把“信息运用能力”摆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
4.1988年,在初高中教学中增加有关计算机学习的内容。
5.1989年,要求小学起就实行信息技术教育,并要求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基础”选修课。
6.1991年,公布了《信息教育指南》文件,该文件指出“信息运用能力”的定义。
7.1996年,重新定义“信息运用能力”,强调了系统实施信息教育等的必要性。
8.1997年,指出从小学到高中都应开设信息课。
9.1998年,确定在初中阶段增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中要求普及信息教育。
10.1999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的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实现学生在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的“三个根本转变”。
课程设置形式、目标与内容
课程设置形式
在课程设置形式上,各国并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没有统一课程的设置
统一课程中设置综合课程
统一课程、分级要求
统一课程、不同要求
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一样,要体现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习者的需要。
制定课程目标时,学科、社会、学习者三个因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为了平衡三个目标定位的矛盾,可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既有基本的达标底线,又保留足够的自由度,即根据学科知识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一个信息社会公民应该达到的信息素质方面的基本目标。
课程内容
纵观各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大致都涵盖以下内容:
探究知识和用法,熟悉软硬件;
选择、辨别、交流、组织、呈现信息;
根据目的,科学决策
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
考察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国际趋势:
各国政府在其新出台的法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