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粤教版高一第一学期《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静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 “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含义。
3、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掌握课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二、教学重点:
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初步疏通文意。
(2)读顺文,并圈出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二)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引出林觉民,从而引出本文,并解释题目意思。与妻书:给妻子的书信。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点。包括读音,情感的表现能力。
3、挂小黑板检查重点生字词。
意映卿卿如晤(wù) 几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 嗟夫(jiē)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bàng) 使之肖吾(xiào)
4、自由朗读,并疏通文意。要求:
A,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B,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
5、学生提出对字词句翻译的疑问,同学们讨论交流,并解决。
6、了解词语的活用现象(小黑板)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②瓜分之日可以死 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④汝幸而偶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⑤当尽吾意为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3)分析课文,仔细阅读并思考:
1、作者为何写信给妻子?说明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恐汝不察吾衷”,说明作者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从“吾至爱汝”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
2、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作者对他妻子的爱的呢?
学生归纳简述:回忆三件生活往事。标志性词语:
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
老师点评: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相濡以沫夫妻之情,至诚美好的确令人感动。
3、设疑:既然他那么爱他的妻子,为什么他在信中又说“率性就死不顾汝”呢?
明确归纳:
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
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
作者在诉说衷情的时候,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
(4)介绍相关背景及人物,并听台湾歌手齐豫唱的以林觉民妻子口吻写的《觉》(遥寄林觉民)这首歌曲,加深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A.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