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资源管理学员讲义
二、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一)、中西小说情节结构比较 从结构布局上看,中西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小说多是线性结构,强调故事性;而西方小说则多是团块结构,注重场面描写。 从叙述角度上看,中西方的古典小说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人随事转”的过程;中西方小说进入到近、现代成熟期以后,重情节轻人物的倾向开始改变。 二)、中外小说人物描写比较 中国古典小说多从人物动态过程中选取、提炼写人的动作细节西方小说,特别是西方19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则多从人物的心理、意识中选取、提炼人物的情感细节,形成与中国古典小说区别明显的写人物深层意识和深层心理动机的艺术特征。 三、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1、二者源头不同:西方戏剧起源于农村祭酒神的颂歌,中国戏曲的源头则复杂得多。 2、二者在情节结构上异趣:西方戏剧理论家们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冲突”,而且是在时空高度集中下骤起急收,迅速发动各矛盾方面的矛盾,使悲喜分明,并让它们集中到一块抱成一团正面交锋,迅速奔向高潮,高潮一过又迅速落幕或在欲罢未了处一刀截断。中国戏曲理论在情节结构上则不讲“冲突”,只讲“关目”(重要情境、重场戏)和“密针线”、“草灰蛇线”、“一线穿珠”。中国戏曲叙事结构的松散绵长,使之中间得以夹杂大段大段优美动听的抒情唱段,把角色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中国古典戏曲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又尤其追求“情真”。 3、中西戏剧在表现“真实”上手法的差异 西方戏剧恪守“真实显现生活”的法则,忠实地用可见的动作来表现生活的实况,有技巧的回避那些无法展现的事件和动作。中国戏曲在农耕文化下产生的较西方强烈得多的时空观念造就了所谓“拟太虚之体”“空纳万境”的舞台写意观,使得作家们有大量的时间空间去进行现实主义的冷静叙述的同时,还能施展超现实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及丰富的比喻、双关、象征等浪漫主义手法。 4、二者在人物塑造上也不尽相同 通过戏剧语言,尤其是富于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是中国古典戏曲文学和西方戏剧文学共同遵守的艺术规律。但中国戏曲还接受了诗歌处理情景关系的方法,以特有的舞蹈化、音乐化、虚拟化的表演手法来处理生活中的戏剧矛盾与人物关系,以诗词入曲,着力于借客观景物的描写来辉映衬托出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第七讲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一、比较诗学及其一般意义 诗学(Poetics)在西方泛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进行的比较研究。在当今世界文化正在走向综合的形势下,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助于推动比较文学的深入发展; (二)、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我国传统文论 的体系特征 ; (三)、有助于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的、科学的、 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 二、中西诗学的对比研究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诗学在文学理论上呈现出诸多不同。从中西诗学术语比较可看出不同: 1、本质论——言志与模仿 抒发主观情感和对现实的模仿 2、创作论——虚静与情 自内而外的“虚静”和由外而内的“情境” 3、创作论——神似与真实 强调“传神”,追求“形似”和 模仿现实,表现其本质真实 4、作者论——人品与诗 “文如其人” 强调人品和 “文人无行” 强调人品 5、文学欣赏论——逆志与求知 审美更多地是一种体验活动须“自见其趣”, 和审美是一种认识活动追求“妙谛真知” 从以上文学理论术语比较之中可看出: 一是中西诗学的体系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二是理论术语建构明显不同 我国古代诗学术语大多比较虚玄,可意会难言传,而西方诗学大多定义都比较明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系之间差异越大,越能辉映出彼此各自的特色。 三、中西诗学的求同研究 1、“诗可以怨”与痛苦的解脱 中西文论都一致肯定痛苦对文学创作的积极作用。痛苦在一定意义上是创作的动力,表现痛苦的诗篇较之欢娱的作品一般来说更多,也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对东西方艺术家和理论家来说,痛苦的内涵却不尽相同。中国诗人的苦闷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内涵,痛苦的原因是由于抱负和用世之心不得实现。西方文人的痛苦之源,则更多的是“欲望”尤其是人的本能欲望。 2、言不及意与语言的局限 中西哲人和文人都曾表现出对语言所具有的局限性的种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