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20000字.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20000字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20000字 《论语》:隽永、圆融、真性情! 半月前,友人向我推荐李零的《丧家狗》(作者自称是用以通读《论语》),以盼给我这个知虫居的懒人些许逗引、顾惜韶光。点开网页才知晓这间还有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李零自讽为”文化事件”)。文人相轻是习惯、是传统、是风雅,但如这般闹得沸反盈天、赶超泼妇的事件却是耐人寻味的。要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势必要理清他们在争什么,怎么争的。一场争论肯定是要正方反方、有论点才能称之为”争论”的。现今正方反方有了,论点也不缺,少的是论据。论据在哪里?在书里。因为大多数舆-论都是不可靠的,《论语》里就有这么一段说了这么个道理。 子贡问孔子道:”乡人皆好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未可也。”子贡又问:”乡人皆恶之,怎么样啊?”孔子说:”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所以,不如抛下是非,读书罢,读《论语》罢! 虽不至于要向古贤人那般沐浴焚香,但其实读书不是件小事。亚圣孟子建议过”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 “的读书方法。但志在古人,意逆在我,恐怕难使我意不失古人之志。如何要一个只翻看过《孔子世家》的小儿由春秋乱世知孔丘其人、再由其人来逆其志呢?况才念了三遍的《论语》是万万不敢、不该口出狂言的,不然怎对得朱子的”熟读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心 “的训导? 故既不能”我注六经”,不如”六经注我”--借助《论语》中的文本资源来重新创造或发挥自己的新思想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这都是就着感受胡说八道,非关孔子、非关《论语》,落下最后的句号我就不会承认这是我写的了。 废话说了那么多,在观者厌倦前,开始我的胡说八道罢。 对一个小学教师来讲,《论语》是本很好的教材,因为它是一部散乱的语录体,不过这点也恰恰让所有把儒家作为哲学派别来研究的学者感到头痛。不过再散乱的语录背后也有支撑它的思想体系,所以我读《论语》,不过一问:《论语》讲述了什么? 借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的话:”《论语》者,所以教人学为君子(君子的问题后面会谈到)也。” 开篇学而第一的三句话是每个人小学时代就熟记于心的,但是否真正理解我就不知了。 “不亦说乎”讲内心世界的感受; “有朋自远方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不知而不愠”论人与天--你能否为世间所用,能不能做出成就来,那不是人命,那是天命所定。这三句就敲定了整部《论语》的内容和精神:人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而我接下来要说的也不外乎此些。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怎样入手去理解它呢?不妨从”儒”字的解析开始。”儒”可拆分为”人+需”、”需+人”两种,意即人需要的(东西)、(社会系统)需要的人 。 那人需要的是什么呢?社会需要的又是怎样的人呢? 要讨论这两个问题,似乎首先要回答”人”的问题,即人的本质是什么?不过孔子对这个问题似乎抱有谨慎的态度、很少去谈,论《语里》有其弟-子子贡的话为证:”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因为对”人的本质”比较感兴趣,也读过几本相关的书,但时常有这样的感觉:那些骗版税的作家们不过以己之昏昏,使人读之昭昭。待我复返生活与现实,昭昭之心也随着书页而合上。倒是《论语》一书,虽未明言人之本质,但一字一句却使我想到了很多: 不能否认,人的起点首先是人的存在、是欲。欲源于不足,不足然后苦痛生。当不足既偿,此欲亦算终了。但在世为人的,不足被偿的最多不过一二。我们要拿随此欲结束而来的彼欲怎办?也难怪都市小说家要称欲望是黑洞了。再者,即使我们所有的欲都得到满足了,厌倦之情也便要起而乘之了。于是我们的人生就好像钟表之摆,往复于不足的痛苦和厌倦之间。更可恨的是厌倦也算是痛苦的一种吧。这时旁的人或许要说了,那不是还有剩下的,除去此二者,不就全都是快乐了吗? 或许是,或许又不是,因为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命 “。 如《论语》所言,剩下的自然是快乐,因为孔子认为人的快乐就来自于对天命的追求与实现。甚至连”不足”和”厌倦”都不能算作是不快乐的,因为对于一个知天命的人来说这些都可以”耳顺”,都可以”从心所欲”。 当然也有持相反观点的,这个留待最后(反思批判)来说。 再回到”人+需”、”需+人”两个问题上,其实也很容易解决,就是刚才我说的:全在《论语》一字一句间。《论语》呈现出的皆是规范性的话,但它也清楚地指出了人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据此开出了处方(不论有用与否),这过程自然是以孔子对于”人需要的”和”需要的人”的认识为基础的。 《论语》中提到的几个问题 :1)被利益驱使的人生;2)言的问题;3)哪里是人生起点;4)缺少对道的认识;5)无仁。 孔子认为一切依照个人利害关系行事,就容易招来众多的怨恨,成为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根源。《论语》中提到的”利”都被放在了”义”的对立面,如”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意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