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分享

(二)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 针刺伤的处理: 刺伤 →挤压 →冲洗 →消毒 →包扎 →上报 → 登记 针刺伤的处理 发生针刺伤 尽快挤出血液 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伤口用70%酒精涂抹消毒 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医院感染科 按医院感染科地指导进一步处理 如确定暴露级别、指导预防性用药等 (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 含氯消毒剂 掌握特性 配制时注意 使用时注意 (三)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 环氧乙烷灭菌器 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勿接近火源。 皮肤接触后,用水冲洗接触处至少15 min,同时脱去脏衣服 。 眼接触液态环氧乙烷或高浓度环氧乙烷气体至少冲洗眼10 min 。 环氧乙烷浓度不能超过3%。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1.正确操作灭菌设备及其他设备 2.减少噪声 3.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4.温度下降冷却后才能接触物体或物品,或用隔热手套触摸或取物。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 “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开门关门轻、操作轻 推车的轴轮经常润滑加油。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正确推车 避免推车时走在车的前面,以防刮伤足部及下送车的惯性而至摔倒。 (四)物理危险因素的防护 搬运重物15kg 应双人、多人搬动或用推车 个人因素的防护 1.沟通 2.正确姿势 3.通风 4.加强营养,劳逸结合 自我保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工作,注意节力原则: 工作中可变换身体姿势,活动僵直的肢体; 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 加强营养,劳逸结合,以便更好的工作和保持自我健康。 * * *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 职业安全防护 2015.06.28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措施 主要内容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承担各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及器具 清洗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是保证医疗 、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的 重要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性质 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性: 是发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场所。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潜在的风险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污染物品,医源性暴露的条件已具备。 同时,需要经常使用各种方法对再生器械进行消毒、灭菌,而大多数消毒因子对人体是有影响的。 职业安全防护 一、认识危险因素 二、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认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化学因素 ( 三)物理因素 (四)个人因素 (一)生物因素 哪一方面容易引起生物因素损害 1.回收清点 2.刷洗 3.割伤、针刺伤 4.气溶胶 (一)生物因素 1.回收清点各种未经过任何处理,带有血液、脓液和其他污物的器械。 2.这些器械可能用于艾滋病、乙肝或其他传染病患者。 3.每天刷洗的器械都是被污染的,有溅到皮肤或眼睛里的机率,导致黏膜职业暴露。 (一)生物因素 4.有资料表明,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已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患者用后的针头刺伤,其发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分别是30%、1.6%、0.3%。 5.清洗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部分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造成回收洗涤区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二)化学因素 1.含氯消毒剂 2.环氧乙烷 3.过氧化氢 (二)化学因素 1.含氯消毒剂 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高浓度、接触时间长,能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与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二)化学因素 2.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液体易燃、易爆,且对人体有毒。如接触皮肤可引起刺痛、冷感、红肿、皮炎、水疱、血疱、甚至烧伤。 吸入环氧乙烷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二)化学因素 3.过氧化氢 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毒,对皮肤有一定的侵蚀作用,产生灼烧感和针刺般疼痛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2.爆炸损伤 3.电击损伤 4.紫外线辐射损伤 5.噪声 (三)物理因素 1.热源损伤 (烫伤或烧伤):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烘烤、煮沸、蒸馏水的制作过程中,均可由高温、高压、蒸汽、烘烤等意外引起烫伤或烧伤。 2.爆炸损伤 压力容器使用不当、空气中环氧乙烷浓度达到 3%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