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介质阻挡放电”功率测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质阻挡放电”功率测量.

主要有三种:功率表法,电压电流积分法和图形法 1)功率表法:一般接在升压变压器的低电压侧,测量结果包括了变压器的损耗,而且灵敏度不够,不能反应电流的脉冲特征。虽然又很多缺点,但实现简单,因此仍是目前臭氧发生器领域功率测试的国家标准方法。 2)电压电流积分法:这种方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丝状放电中有大量的电流窄脉冲,测量准确度受到影响。同时,该方法测量结果包括了介质电容和气隙电容上的无功功率,很难从测量结果中剔除。 3)图形法:这种方法上世纪70年代才有人采用,因为引入了测量电容将电流脉冲平滑化,所以一般说来准确度要高一些,同时测量结果中不包括介质电容的影响。虽然如此,该方法也很有局限,最大的局限就是一般只能应用到交流电压下的介质阻挡放电。 对于准确测量介质阻挡放电的功率,尤其是有功功率,目前尚无比较完美的方法。 辉光放电向丝状放电转化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介质阻挡辉光放电都是不能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化为丝状放电。 辉光放电是一种很均匀的放电形式,但是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局部区域的均匀性,从而触发辉光放电向丝状放电转化。这些干扰因素包括:气体发热、等离子化学反应、电极表面效应、放电区域边缘处放电不均等。 电子在介质表面扩展是导致向丝状放电转化的直接原因。假设某位置受到干扰导致 放电不均,这必将引起该位置所对应的介质表面电荷沉积不均(假设沉积得多一些),于是,下半个周期该位置处就会提前放电。由于电子在介质表面的扩展,该位 置周围气隙上的电压会随着该位置提前放电而迅速降低,这就抑制了该位置周围区域的放电,这种作用(促进该位置处的放电、抑制其周围的放电)是一种正反馈过 程,最终转化为丝状放电。汤逊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简介(翻译自B.Elliason的综述文章) ???间隙击穿的机理有两种,一种是汤逊理论,另一种是流注理论。二者适用范围不同,一般nd较小时,气体击穿是汤逊放电;nd较大就是流注放电。 ???汤逊放电中,气体间隙击穿只能产生很少的空间电荷,雪崩和阴极二次电子发射形成反馈(二次电子发射主要由离子和紫外光子碰撞阴极引起),维持放电。阴极材料对放电过程影响很大,材料表面逸出功越小,二次电子发射就越容易。 ???大气压下的气体放电大多是流注放电。在流注放电情况下,第一次雪崩击穿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空间电荷,这 些空间电荷在传播路径上数量指数增长,它们形成的本征电场(自感应电场)会在雪崩头部与外施电场叠加,从而加强了雪崩头部与阳极间的电场强度。流注放电的 击穿机理有两种: 1)正流注。由于很高的局部本征场作用,雪崩尾部的高能电子被加速,它们会快速离开(逸散电子)并引导放电通道向阳极发展。这些由逸散电子所产生的放电通 道会导致流注以很快的速度传播,远远快于只考虑电子漂移速度的情况。一旦空间电荷到达阳极,由空间电荷形成的电场就会发生反转,进而形成高强度的电场波向 阴极传播,电离路径上的原子和分子,仿佛一个向阴极扩展的电子波。这样在空间电荷通过间隙后,一个导电通道就形成了。中等间隙距离下容易导致这样的正流注 放电。 2)负流注。雪崩发展过程中,一些激发的原子和分子会发射出紫外的光子,这些光子会产生两方面作用:一是碰撞阴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发射,增强雪崩的强度, 促进放电通道的形成;二是导致雪崩头部与电极之间原子和分子的电离。Garllimberti把电离产生的电子称为种子电子,这些种子电子会导致新的次雪 崩,次雪崩与主雪崩的结合会加速放电向阴极的扩展。这一过程反复进行,间接导致了空间电荷向阴极传播,形成负流注。这一理论用于解释负极性电晕放电中的流 注传播比较有效。 微放电对臭氧发生器性能的影响 介质阻挡放电最初用途就是生成臭氧,这方面的工业化应用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尽管如此,臭氧生成效率迄今仍然不够高。 介质阻挡放电中一般都是微放电形式,所谓微放电,就是大量的细微快脉冲放电, 其产生位置具有随机性,放电时间为10ns量级,整体看来是均匀而散漫的放电,类似辉光放电。微放电的特性对臭氧发生器性能影响最为直接,而目前国外相关 研究人员也正在从微放电入手,研究如何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性能。 概括的讲,微放电对臭氧生成主要有三方面影响: 1)? 2)? O+O+M=O2+M和O+O3=2O2两个反应,从而降低O3生成效率。 3)? 所以,为了从微放电入手提高臭氧生成效率,上面红色部分必需综合的加以考量。 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现状(随意总结,不全)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在材料处理、食品和医疗器械消毒、空气净化和废水处理、臭氧合成、飞机隐形、紫外光源和激光器、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生物改性等多个方面, 其中尤以材料处理最受人关注。在国外,芯片晶元的制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激光刻蚀,二是等离子刻蚀,而且后者更加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国内,塑料汽车

文档评论(0)

bh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