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 37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散文 37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

唐代散文 37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37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第十章 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 唐代散文是继先秦两汉之后,我国古代散文史上又一繁荣兴盛的时期。在将近三百年时间内,三千多名作者,创作了二万二千多篇作品,作家之众,作品之富,堪称空前。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革新,以明确的理论和骄人的实绩,把唐代散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第一节 韩、柳之前的唐代古文 所谓“古文”,即秦汉以来通行的散文,是和讲究声律、辞藻、用典和排偶的“骈文”相对而言的。它以散句单行,不拘格式为基本特征。唐以前并无“古文”之名,“古文”作为一种文体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1]。曾国藩明确指出,“古文”乃“韩退之氏厌弃魏、晋、六朝骈俪之文,而反之于六经、两汉,从而名焉者也。”[2]刘师培更具体阐明:“唐人以笔为文,始于韩柳”,“夫二子之文,气盛言宜,希踪子史,韩门弟子有李翱、皇甫湜诸人,偶有所作,咸能易排偶为单行,易平易为奇古,复能务去陈言,辞必己出。当时之士,以其异于韵语偶文之作也,遂群然目之为古文。”[3] 韩、柳的古文革新在中唐形成巨大声势,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文体与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并非某一人之力所能为。 我国散文发展至先秦时代,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诸子之文,明析事理,气盛辞壮;史家之文,文约事丰,简明生动。皆以意为主,不拘形式。散文的骈俪化,是两汉散文和辞赋发展的结果。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指出: 西汉之时,若贾生作论,史迁报书,刘向、匡衡之献疏,虽记事记言,诏书简册,不欲操觚率尔,或加润饰之功,然大抵皆单行之语,不杂骈俪之词;或出语雄奇(如史迁、贾生之文是),或行文平实(如晁错、刘向之文是),咸能抑扬顿挫,以期语意之简明。东京以降,论辩诸作,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 魏晋以来,随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作家越来越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文学逐步朝着重摛藻、对偶、隶事、声律的方向发展,文风日趋“绮丽”,骈体文由此而兴起。至六朝,而达到鼎盛。不少作品一味追求骈俪,“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状”[4]。骈文这种空洞浮艳、雕绣藻绘的唯美主义倾向,使之成为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的桎梏,阻碍着散文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骈文发展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改革这种文体的要求。 北魏苏绰,首开复古风气,仿《周书》而作《大诰》。虽糠粃魏晋,务存质朴,然食古不化,聱牙佶屈,不可卒读。隋朝李谔痛文风轻薄,上书请革文华。文帝为之普诏天下,要求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以行政命令强行推行文章改革。然而单纯追求实用而反藻饰,并未触及骈文根柢。况且李谔之文,“虽志存于典谟,而词不离于偶对;碌碌丽词,不免风气所囿乎” [5]。终隋一代,文章仍皆不脱俪偶。 隋唐之际的王通,以儒家道统自命,在《中说?天地篇》中强调文章要“贯乎道”,“济乎义”,“上明三纲,下达五常”,“征存亡,辩得失”,初具文以载道的观念,为韩、柳古文理论 1 — — 之先声。但王氏一意拟古,仿儒典作《元经》,重道轻文,对文学本身特点并无认识。至唐初,陈子昂出,“始变雅正”,大张“复古”旗帜,主张诗文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他的散文,“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人钦慕之,文体一变”(《旧唐书》本传),被视为古文革新的开端。韩愈在《荐士》诗中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充分肯定了他的开创之功。天宝之后,涌现出了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一批倡导古文的作家。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为韩、柳的古文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萧颖士为文,宗经尚用,推崇贾谊、陈子昂,自云“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经术之外,略不婴心”(《赠韦司业书》)。李华强调道为文本,文切实用,“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独孤及批判骈文华而不实,“有饰其辞而遗其意者,则润色愈工,其实愈丧”(《赵郡李公中集序》),提倡文章本乎王道,源于五经。梁肃要求文以明道,“故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视世之治乱;文之高下,视才之厚薄”(《独孤及集后序》)。柳冕更进一步发展了萧颖士等人的理论,宗经色彩更浓,倡古文,重教化,“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与徐给事论文书》)。但是,综观这一时期的古文理论,不仅缺乏明确性和系统性,而且存在着重道轻文的片面性。在创作上,除元结的古文较有成就外,其余诸家均存在着“言虽近道,辞则不文”的弊端,正如柳冕所自云“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因此,唐代古文革新的最终完成,不得不有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