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练习题 宋明理学限时练
宋明理学练习题 宋明理学限时练
河北省任县中学(文) 编号:ZZST - 必修1-3宋明理学限时练班级 姓名 小组 分数I卷一、(每题2分,共50分)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番禺区2015年九年级物理科综合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或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
兴趣的名言 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古罗马)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在原则产问题上,要坚定如磐石;在兴趣问题上,则要顺应潮流(美国)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望经拜道,各有一好 各人心里爱,生葱拌韭菜 年青时,由于兴趣…
河北省任县中学(文) 编号:ZZST - 必修1-3
宋明理学限时练
班级
姓名 小组 分数
I卷
一、(每题2分,共50分)
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3、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4、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
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学习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B. C. D.
5、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仁”与万物俱生C.“理气论”“心性论”D.封建的伦理道德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7、“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主张“格物致知” 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 B. C. D.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第 1 页 共 4 页
河北省任县中学(文) 编号:ZZST - 必修1-3
9、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13、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 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