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new.
第 节 东北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一、东北地区航空伽玛场特征
(一)区域航空伽玛场
东北地区航空伽玛划分五类:①1.55nc/kg.h为低场;②1.55-3.1 nc/kg.h为正常场;③3.1-4.64 nc/kg.h为偏高场;④4.64-6.19 nc/kg.h为高场;⑤6.19 nc/kg.h为特高场。
小于1.55nc/kg.h的低场呈小面积或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和完达山以西的平原地带。反映了沉积岩和玄武岩分布区,或者是覆盖较厚的中新生界地层地区。1.55-3.1 nc/kg.h中等强度航空伽玛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接壤地区及吉黑两省东部地区,分布面积较广,在此背景上迭加一系列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少数北西向高值带(区)组成的“格状框架”呈有规律分布,它反映了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发育地区。大于3.1 nc/kg.h的航放高场面积约7.174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偏高场6.8万Km2,占整个高场面积的95%。高场面积为0.35万Km2,特高场面积约0.024万Km2,占整个高场面积的0.34%。规模大的高值带有:天山—阴山—燕山近东西向展布的高值带,大兴安岭、千山等北东向、北北东向高值带;小兴安岭等北西向高值带。高值带框架与各造山运动期造山带山脉相对应,而低值区大多与大型平原、盆地、及水域相对应。高值带分布受稳定陆块边缘活动带古生代的褶皱隆起、陆块断隆带和我国东部地区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一系列北东一南西向的隆起控制。各时期构造了岩浆岩带(区),中、深变质岩带,是产生高值带的主因(见图2-1-1)。
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铀矿床和矿点都分布在航空伽玛高场及偏高场的内部或者位于其边缘部位。例如东北地区弓长岭-南芬、连山关、赛马及桓仁地区有3075、405、410、422等四个铀矿床,17个铀矿点,红山子-多伦地区有470、471、171等铀矿床,五个铀矿点。这些铀矿床(点)皆分布在高场的内部或其边缘部位。东北地区辽西中生界盆地砂岩型铀矿床433、434地区也位于航放高场及偏高场的内部或者位于其边缘部位。
主要工业类型的铀矿床皆位于航放高铀区或偏高铀区,其主要原因是航空放射性伽玛强度虽然只反映了地表15-45厘米处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强度,但由于其地球化学作用,其强度的形成却主要反映了深部的矿体(当该处有铀矿床赋存时)。而铀、镭、氡的地球化学晕圈是远离矿体的。
(二)不同岩类伽玛场
1、岩浆岩类
(1)侵入岩
①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出露区,都形成低值区。
②花岗岩:各时期的花岗岩分布区,照射量率值都较高,但又各有差别:五台—吕梁期花岗岩,
主要分布在燕辽一带,一般形成偏高值区。但辽宁的步云山岩体却形成特高值区,引人注目。
海西期花岗岩,比较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天山山脉延伸区,特别是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一带,大多形成偏低值区,是各时代花岗岩中最低的。
印支一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普遍形成偏高一高值区,形成特高值区的也为数不少,是各期花岗岩中伽玛强度值最高的一期岩体。
2、火山岩
基性一中基性火山岩,普遍形成低值区;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一般形成偏低一局部偏高值区;酸、碱性火山岩,一般形成偏高一局部高值区。
火山岩出露区伽玛场分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梯度变化大,规律性不强,相对较高的等值圈形态很不规则,分布零散。
3、沉积岩类
沉积岩类出露区都形成偏低值区,沿层位变化不大,仅仅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黑色岩系(含碳、磷)出露区形成顺层偏高值带。
4、变质岩类
变质岩类分布区大多形成偏低一偏高值区。暗色变质岩一般偏高,混合岩及混合岩化花岗岩类一般形成高值区,含铀、钍、稀土矿物较高的混合花岗岩,往往形成特高值区。
二、东北地区区域重力场特征
我国的布格重力异常是以青藏高原为低值中心(约-550×10-5m/s2),向北向东逐渐升高,形成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总趋势,并被纵、横贯于全国的两大梯级带分割成台阶状的三级区域场,在此背景上叠加有多个形态各异的局部异常和梯级带(图2-1-2)。东北地区主要有两个梯度带,即大兴安岭梯
度带和哈尔滨-旅大梯度带。区域重力场由东向西逐次降低,它们被两大梯级带分隔和连接。局部重力异常走向为北东的布格重力异常带,多呈线状或串珠状出现,如长白山重力低、郯-庐-辽-吉重力高异常带等。重力梯级带反映了莫霍面深度的陡变带。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提供了在我国东部有此纵贯南北的巨大梯级带的相应地壳构造变化的信息。局部重力异常走向具有分区性。如华北地区的局部重力异常多为不规则的等轴状、团块状。东北松辽平原地区的局部重力异常略呈北北东向排列;内蒙古重力异常以东西向排列为主,且有的在两端略呈凹向北的弧形。
(一)、东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