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设计 有效课堂提问.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效作业设计 有效课堂提问

有效作业设计 有效课堂提问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有效课堂提问”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看到不少提问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纵观当前课堂,表现在教师提问上,就是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量无质,缺乏思考性。 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数学课堂,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一问一答,看似热闹,虽然部分问题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有的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不分对象,缺乏层次性。 课堂上有的老师问题的提出过于直露浅显,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有的问题设计的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随心所欲,缺乏指向性。 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大而空,目标指向不明确,缺乏思维导向性,少有示范借鉴作用。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没有找准角度,或者没有考虑铺设适当的梯度而失去了应有的效果。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学习低效,能力得不到提高。 4.流于形式,缺乏启发性。 有的老师课堂提问时偏离了课前预设,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没有进行的引导启发,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只满足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探求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呢? 1.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学生已认识了角,认识了直角),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首先,认识直角。问:自己动手对折再对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用量角器量一下直角是多少度?再在投影仪上出示直角。接着,用直角认识锐角、钝角。最后,再用直角引导学生认识平角、周角。这样,就调整了教材先讲直角、锐角,再讲钝角,最后讲平角、周角的知识结构。在直角内以直角为标准讲锐角,在直角外平角内以直角、平角为标准讲钝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清晰的各种角的概念。因此,教师抓住“分类”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2、引领探究,提问要把握新知关键点 所谓关键点就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相等的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 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接着,教师就在知识的关键处引出问题:把这个圆继续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哪些部分有联系?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们在知识的连接点上,疏通了思路,引起了丰富的联想、猜想,以知识和方法的正向迁移,很快地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公式。因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